首页 > 历史 >

祭祀诗:透析《周颂》里面所折射的周部族文化

2020-01-17 04:47:16 暂无 阅读:1150 评论:0

颂者,皆祭祀之诗也

在《周颂》诗歌体中,大部分是祭祀类、祈福类和歌颂周朝祖先丰功伟绩的内容。它不仅作为周人的乐歌,而且是一种..祭祀文化载体的文学作品,相对于其他的文化符号,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文化性质。

祭祀诗:透析《周颂》里面所折射的周部族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周颂》当中的31篇诗歌,均与祭祀礼仪密切相关,正所谓“颂者,皆祭祀之诗也”,“颂”本身就是划分为诗歌中的一种体裁,目的是把成功告之于神明。这种祭祀文化所依托的大背景实质上也是周朝一直延续的部落文化。在《大雅》中曾有记载: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从这里描述的情况,我们便可以看到周在建立王朝之前的部落发展历程,周人自认的先祖是后稷,擅长农业技能而被后人敬仰,随着文化的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升华,把原本的自然人抬高至神灵的位置,原本负责种植谷物,作为农官的后稷变成了农神。由此可见,周部落一开始就是按照农业生产发展,从而滋生出以自然和祖先作为崇拜对象的祭祀对象。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周部族经过几次迁徙,开始在岐山之下进入稳定的发展阶段。众所周知,所有的文化生存和发展都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随着周部族农业生产的长足发展,部族文化也就开始慢慢形成,并且趋于成熟,作为文化符号的载体,《周颂》的祭祀诗也开始大量出现。

祭祀诗:透析《周颂》里面所折射的周部族文化

周部族文化的演化和迭代

既然作为一个农业民族,周部族在长期的原始农耕生活下很快发展成熟壮大,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也呈现出自己的独特性。为了更形象地体现祭祀诗的文化符号载体,这里姑且抛开文化的表层——物质文化探讨,直接上升到精神层面的文化,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价值系统,周人意识形态的文化模式。农耕生活的长期发展使得周人的思考依据和范式走进一种模式——农业文明。

如《易经·卜辞》中记载的:“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土地是周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基础,故而农业民族的人民有一种安土重迁的思想,他们以土地作为生存根本,代代相传,在日复一日的传承了又不断地强化。这种历史沉淀下滋生了“安土敦乎仁”的集体无意识状态,逐渐演化成为一种新型的伦理情感: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因此这是作为周部族文化传统中,最为重要的宗族伦理和宗国敬畏情感。

相比于周部族的安土重迁,在它之前的殷商文化便大不相同。殷商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居所定时,终年逐水草而依据,因此商文化呈现的是一种对天地的崇敬,所表现文化特性也是激情昂扬姿态,显然和周部族文化的沉稳不同。周人习惯性地把眼光落实在土地上,脚踏实地地去根植,也就养成了自己地部族特质:不耽于幻想、勤劳务实、重视因果关系,这便是整个周文化地根基。

所以随着意识形态地不断演化,迭代出地祭祀文化也就牢牢地依托于周部族的农业生产基础,衍生出对自然的敬畏,这种“靠天吃饭”心态,让他们对于自然的..崇拜更加凸显。他们整天战战兢兢,期待自然风调雨顺,但是实质上从哲学的观点来看,自然力可不会以人的意识形态转变而变化,越是残酷的现实进一步刺激了周部族人民的忧患意识。

因此周人的文化意识逐渐就明确出来:周部族人们所求稳定、人与自然和谐,未雨绸缪意以图生存,所以在祭祀文化上也同样表现出恭谨、务实的部族本质。

祭祀诗:透析《周颂》里面所折射的周部族文化

祭祀诗中直观的部族文化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祭祀诗古代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而且历来礼仪从古,这是文化液态中最为稳定的部分。自从周部落覆灭殷商政治体后,所建立的新型政权,更对祭祀一事重视,并且把它作为了统治工具和压制被统治者的心理法典。通过解读《周颂》祭祀诗,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去剖析周文化地演化发展,及其特点。

(一)尚臭之风,颇具特色

周人祭祀文化中,“尚臭之风”尤其独特。“尚臭”一词的意思是在祭祀过程当中,先要以芳香的祭品打通神与人的通道,这是帮助人神沟通的有效媒介。这种芳香的味道能够使得神灵愉悦,国泰民安,众生求得庇佑,所以祭品的选择尤其重要。

在《周颂·载芟》中记载: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有嗿其馌,思媚其妇,有依其士。……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不洽百礼。……”

这首诗歌当中所提到的春籍就是为社稷祈福的意思。诗歌描述了周王室在春季行籍田之礼,并且祈福于社稷之辞。前半段是周王行亲耕之礼,后面半段是用酒作为祭品,祈求得福。在这首诗中,反复的渲染美酒香醇,为的就是突出对神灵的重视。除了用美酒作为祭品,在周人“尚臭”之风中,也把谷物、烹调的牛羊作为祭品,只要是带有香气的物品,均可打通神灵通道。

这种“尚臭风气”很明显脱胎于农业文明,由于早期农业生产水平低下,人们对食物的渴望成为了生存的需要根本,当这种情感依托上升到了祭祀活动中时,这种由己推人模式常常把自己的欲望重视为神明的渴求。

祭祀诗:透析《周颂》里面所折射的周部族文化

(二)庄重恭谨,..情感

在祭祀诗当中,除了折射周人的朴素情感,还有更微妙丰富的情绪和感受,这是从宗族情绪演化出来的祭祀模式。

在《周颂·我将》中载:“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通过用肥美的牛羊祭祀上天,希望上天能够庇佑周人。而细节的描写则是周人在烹牛宰羊过程中的毕恭毕敬态度,以及在祭拜中战战兢兢的情绪,表现出周人已经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上天和祖先地庇佑不会无缘无故地施加到百姓身上,而是通过自己地努力祈求获得。这些都是周人理性地思考下进行了,没有了原始..迷信地狂热状态。

与此同时,这种祭祀模式下发展除了另外一种含义,就是通过祭祀活动背后得..意义来达到现实目的——说教。很显然,这种祭祀行为已经开始脱去了..原本得神秘面纱,带有更多得理性色彩、现实情绪,更演化出“神人合一”的庄严精神和..情绪。依托神灵,敬畏先祖,现实说教,巩固统治。

这跟周人的农业生产的庄严、恭谨性格有很大联系,从表面看周人是在祭祀,但是因为周部族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传统,又把祭祀作为了“治民”的工具。在统治阶级眼中,祭祀的重要意义是借助..色彩的模式追念自己的祖先,歌颂先人的道德功绩,以求得到现实人民的尊重和恭敬感。

祭祀诗:透析《周颂》里面所折射的周部族文化

因此,《周颂》中的祭祀诗作为周部族农业生产下传统品质演化出的文化符号,带着鲜明的部族特征。这些理性求实、踏实慎重的情绪都是基于农业文明上发展出来的。从周部族起源到灭商后周朝建立,部族文化不断迭代,祭祀文化也逐渐完善,这是传统文化结合了新的历史契机,形成了一种崭新的历史风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越是繁荣的物质越能滋生出繁复的文化,这也是我们在不同时期感受到不同文化情绪的原因,这种一元到多元的文化结合,历史又将这些小范畴文化糅合成了更加有特性的中华大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