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年轻时都经历了什么,竟被后人称为兵仙?

2020-03-26 09:23:56 暂无 阅读:680 评论:0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被后人奉为“兵仙”。高祖爷刘邦曾评价韩信“战必胜、攻必取”,萧何曾评价韩信“国士无双”,甚至对刘邦说;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年轻时都经历了什么,竟被后人称为兵仙?

关于韩信的身世,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韩信是一个贫苦出身的子弟。年轻的时候靠南昌亭长接济过活,他“不求上进”,日日蹭饭,让南昌亭长的妻子忍无可忍,不再接济他。

乍一看来,韩信的生活非常惨,但仔细回想又觉得哪里不对。韩信是在一个亭长家蹭吃蹭喝的,而且还是一个不事生产,每天只会带着佩剑在街上闲溜达的人。

据《史记 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被漂母救济之时曾经说过要回报漂母,漂母回答他说,“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这里的“王孙”二字似乎隐隐透露出了韩信的出生情况。唐代的司马贞所注解的《史记索引》中对这里的“王孙”二字做了较为详细的解释。

刘德曰:“秦末多失国,言王孙、公子,尊之也。”苏林亦同。张晏云“字王孙”,非也。

除了漂母对韩信的称呼之外,《史记 淮阴侯列传》中还有一个小细节也可以揭露韩信的身份。

胯下之辱是韩信年轻时所受过的极大屈辱,大家都知道韩信选择了“忍”,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出人头地,但韩信是为什么而“忍”呢?是为了他背上的那把剑!平民人家连饭都吃不起,又何谈负剑而行?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韩信并不一个普通的平头老百姓。可以看出佩剑相当于现如今的奢侈品,而且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佩剑也成为了阶级的代表产品。

秦灭六国之后,大量的旧六国贵族从人上人的身份变成了普通平民,而这些人被称呼为“王孙”,其实是对他们的尊称。也就是说,韩信极大可能是旧六国贵族人员,所以他才能以平民之身,熟读大量兵书。

既然韩信身份搞清了,那么最初的学识来源也就清楚了,那就是家传。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年轻时都经历了什么,竟被后人称为兵仙?

古代王公贵族,或者豪门世家都有自己的藏书,而且经常是秘而不宣,根本不对公众开放,由此垄断知识。韩信既是王孙后人,那么,他的家中也一定会有一部分藏书,由此学会一些兵法。

这在后来平定赵国时背水一战也可以看出来,韩信确实熟读兵书战策,喜欢在家里研究排兵布阵,这为他后来的领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如,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战,就是韩信熟读兵书,迷惑敌人,出其不意的一种打法。

韩信能够纵横天下,成为将兵“多多益善”的大将军,如果仅依靠纯熟的兵法理论,那显然是不够的。在韩信身上众多的闪光点中,“善于观察他人”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孙子兵法》曾经讲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善于观察其实就是知彼的表现。

在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之时,韩信献出的“汉中对”可以说是非常优秀,而在“汉中对”之中,我们可以发现,韩信虽然仅在项羽身边担任了一段时间的执戟卫士,但他却几乎把项羽的弱点给摸了个透。项羽都有些什么弱点?

匹夫之勇、妇人之仁,除此之外,韩信还指出项羽暴虐,所过之处百姓必遭摧残,名义上虽然是霸主,但无论百姓还是诸侯,都没有几个对他真心服气的,要击败这样的人是很容易的。

项羽是什么人?是巨鹿之战后,各诸侯不敢仰视的人,可到了韩信的嘴里,项羽简直是漏洞百出,可以被轻易击败的人。而更重要的是一点是,这一切并非韩信以偏概全,而是确实存在,韩信窥破了项羽之长短,做到了知彼的地步,仅凭此举就超越了绝大多数人。

除了观察项羽之外,韩信在实际战争中也非常善于观察,井陉之战前,李左车曾经提出带三万人埋伏韩信,但陈馀不用李左车的建议最终兵败。后世之人大多感慨,若赵王重用李左车,哪里还会有后来叱咤风云的韩信呢?可是,就算赵王用李左车,也不见得可以避免失败。

据《史记 淮阴侯列传》记载,发动井陉之战前,韩信就已经派了探子去侦查敌情,直到确定了李左车的方案被否决,韩信才对自己的部队做出具体安排。“不打无准备之仗”就是韩信善于观察的优点在战场上的体现。无论敌军如何调度,韩信始终做到了“知彼”,这虽然是一个小细节,但却对一场战争影响深远。

“善于审视自己”也在他的成名之战中得到了体现。韩信在为部下解释为什么要“背水列阵”时不仅仅指出这是兵法上讲过的,更把“背水列阵”代入到自己所面临的具体情景之中。三万汉军,都是些什么人呢?都是新招募的士兵,这些人根本就没有接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在敌方军队数量数倍于己方的情况下留有后退之余地,那么这三万人可能就直接溃不成军,各自逃命去了,只有将他们逼入绝境,他们才能够奋勇拼搏,才能挡得住赵军的攻击。

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史记 淮阴侯列传》

很清晰明了的解释,但韩信不解释,很多人是想不通的,兵不仅仅有数量之别,更有质量之别,身为统帅大军的将军,韩信不仅仅做到了“知彼”,更是做到了“知己”,做到对自己手下士兵的了解,根据他们的特点来排兵布阵,如此安排才能取得最大效益。

历史上没有什么真正的不积累就成功的例子,韩信能够横空出世,是因为他没有出名之前,一直在积攒能够让他横空出世的资本。他读兵书,不是死记理论,而是活学活用,“知己知彼”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战争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可能会影响最后的战局,而韩信正是做好了这一个又一个的小细节,从而做到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