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冯道的后唐官场:别参与家族斗争,当个局外人或许能保命

2020-03-30 03:25:29 暂无 阅读:1724 评论:0

导语

老规矩,先介绍一下冯道。他从政52年,一生侍十二主,历任五朝宰相,被誉为“官场的不倒翁”。

而他为什么能成为官场的常青树,屹立几十年不倒?我认为跟他的一套官场哲学分不开联系:处事圆滑,为人机警,该出手时再出手。而这套准则,正让他能在那个军阀混战、朝夕不保的五代十国得以安身立命。

冯道的后唐官场:别参与家族斗争,当个局外人或许能保命

今天这篇文章我将从五代里的后唐入手,试图给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官场人精——冯道。

先说说李嗣源时代的储君

接着上篇文章说道,冯道已经除去了安重诲,这个他在后唐李嗣源时代最大的敌人。但是紧接着,问题就来了。

李嗣源即位时,已经有60岁。由于李嗣源是军武出身,身体还算不错,但怎么说60岁都已经不小了。要知道,历史上可没几个“乾隆”。况且,在五代十国那个混乱的年代,意外频发。就算是没意外,一国之君也会被那捉摸不透的战局困扰烦心,难免会操劳过度。

果不其然,李嗣源刚刚即位六年,就已然老态龙钟。当年那个叱咤风云的大将军,似乎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新旧交替,这是亘古不变的定理,而在皇帝这个诱人的位置上更是如此。

冯道的后唐官场:别参与家族斗争,当个局外人或许能保命

简单来说,后唐帝国的候选人有四个:

(1) 最自信的皇次子秦王李从荣。

(2) 后宫王德妃和太监头子孟汉琼推举出来的皇三子李从厚。

(3) 李嗣源宠爱的养子、战功卓越的李从珂。

(4) 李嗣源的女婿、野心极大的石敬瑭。

这四个人当中,李从荣太过骄横,李从厚太过平庸,冯道自然看不上。但谁当皇帝,冯道可说不上话。这两人虽然不是冯道中意的,却是最有希望的。一是二人和李嗣源有血缘关系,二是二人势力可大。

李从厚的资本得益于他背后的两个人——王德妃和孟汉琼。王德妃野心可大,一心想做武则天第二。而窝囊的皇子李从厚,恰好是她最合适的人选。

不过,要想让李从厚成功上位,还必须扳倒皇次子(皇长子已死)李从荣。巧的是,李从荣被封为秦王,和唐朝最伟大的皇帝李世民“王号”相同。

遗憾的是,李从荣和李世民的相同点仅仅是“富二代”以及“秦王”,别无其它。从小的娇生惯养,把李从荣培养成一个志大才疏、狂妄自信的人。

冯道的后唐官场:别参与家族斗争,当个局外人或许能保命

他坚信,自己如果当皇帝,绝对比他老爸当得好。但是,这也仅仅是一家之言,除他之外,没人认为他有几把刷子,冯道也不例外。

冯道对李从荣的态度

先前范延光、赵延寿等人为了避免卷入纷争,一个个上书李嗣源离开中央,以图在外控制藩镇好保命。

其实,冯道知道继承人的这件事难缠,所以也时刻提醒自己,万万不能趟进浑水。事实上,他也这么做了。只不过比前两个人惨一点,他没理由出任外藩,因为说到底,冯道也只是个单纯的文臣。

《资治通鉴》上有这么一句:“宰相畏秦王从荣,不敢除人,请令王自择”。这句话的背景是秦王年长,需要请老师。冯道作为宰辅,有权力给李从荣安排老师,但谁知他说了句:“你自己选吧,我不管。”

这么看来,他又使了老招:只要不得罪,我尽量什么都不做。

不过,李从荣实在和李存勖太像了,都是偏执狂。冯道经历一次失败后,可不想再来一遍。所以,他在等,等一个机会,能让自己也逃出中枢,或是继承人事件出现转机。

冯道的后唐官场:别参与家族斗争,当个局外人或许能保命

遗憾的是,并没有。

话说李从荣这么自信,还源于李嗣源给李从荣的权力。兵马大元帅,食邑三千户,“班位宰相之上”。

看架势,这是第二个安重诲啊!可不一样的是,李从荣还是皇子。这番操作,不免让人浮想联翩。

当然,谁当皇帝都差不多,在两个皇子的斗争中,冯道倒没多大希冀。李从荣太过狂妄,李从厚比较庸儒。后者貌似是个种子选手。但别忘了,李从厚的背后可是两个人精。

综上考虑,还是李从珂比较靠谱,但谁让他只是个养子呢!

这边冯道心里无限吐槽,那边李嗣源也在琢磨人选。诚然,他把秦王李从荣推向了高位,但不知道是不是也对李从荣有忌讳。所以,当有人提出当立皇储时,李嗣源就发起了脾气。

冯道看着李嗣源的迷惑行为,心里也犯了糊涂,老板这是什么意思?当然,他也只是想想,干好自己的事就行。其他的,与我何干?

要是李嗣源问冯道太子人选,他的回答绝对是李从荣。虽说他们俩关系不咋地,但是冯道不傻,李从荣张狂却手握重权。

3

有句话说的不错,“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到来。”对于李嗣源以及李从荣都是如此。

冯道的后唐官场:别参与家族斗争,当个局外人或许能保命

长兴四年十一月十七日,李从荣打着探视父亲的旗号,实则进宫摸清情况。

这时,李嗣源已经病怏怏地躺在床上,昏迷不醒。都说皇室里没有亲情,用在李从荣那正合适。

父亲的病情,并没有让他有丝毫的悲伤,反倒是让他认为时机已到。于是,他准备率自己的秦王兵,浩浩荡荡地进宫直接上位。

这不,离开父亲的寝宫,他就开始极力渲染自己的夺位计划——恐吓了许多官员,真怕是谁不知道他的野心似的。

就当李从荣以为胜券在握的时候,李嗣源又突然清醒了。当他得知自己还没死李从荣就准备夺位时,那是气不打一处出。

谁让李从荣平时待人那么刻薄呢,李嗣源身边人都是和李从荣不对付的。所以,在近侍们的控诉下,李嗣源的更加坚定了废掉李从荣的决心。

与其说姜还是老的辣,不如说李从荣实在不得人心。连孟汉琼那个老太监,都披挂上阵,“誓要和李从荣决一死战”。而李从荣准备又不充分,带的只是一帮乌合之众,结果也可想而知——李从荣死。

冯道对李从厚的态度

李从荣一死,储君之战也就失去了悬念,李从厚成为后唐帝国的继承人。

先前也说了,李从厚的最大特点就是平庸,这跟他老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要是天下太平还好,说不定这个皇帝还能成为守成之君,关键是此时的后唐正处于妥妥的乱世。内忧外患,决定着李从厚的皇位并不长久。

这一点,官场“老油条”冯道自然了解。作为百官之首,冯道自然要率领群臣叩拜新君。当然客套话少不了,然而冯道不知做了这些。

冯道混迹官场那么多年,不可能不清楚谁适合当皇帝,谁不适合当皇帝——李从厚做不长久。

也许冯道也曾小声嘀咕过,但他场面活还是做的很足,守孝、登基,流程做的不错。这中间还出了插曲,原来守孝没多久,冯道就请奏皇帝恢复殿饮制度。

冯道的后唐官场:别参与家族斗争,当个局外人或许能保命

不太合适吧?年轻的皇帝狐疑地看着冯道,表面上还只是说,“朕不是嗜酒之人”云云。冯道是想让朝廷快速恢复正常吗?那倒不是,他在刻意制造与李从厚的矛盾。

哪个君主在先皇死后没多久,就开始“大吃大喝”的?那不是给人落下把柄?

“老奸巨猾”的冯道早就从李从厚那挪走,放眼望向了另外两人——李从珂和石敬瑭。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一次性全押,他和李从厚的矛盾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原因就是,他政治倾向丝毫不明确。

面沉如水的脸之下,是一颗早已落地的心。任谁即位,不需要一个首席文臣?

风云突变

之后的历史仿佛摁下了快进键。李从厚背后的老大,枢密使朱弘昭仗着皇帝是傀儡,对朝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最明显的就是人事变动。

不过,他也是出于“好心”,免得权臣当道。可不改不要紧,一改改到李从珂身上了。朱弘昭平时就看李从珂不爽,而李从珂也十分不满自己现在的地位——凭什么我不是皇帝?

此时的朱弘昭就像是加强版的黄子澄,而李从珂就像是缩水版的燕王。

朱弘昭一声令下,老子要调你走,言外之意就是削藩,免得李从珂在凤翔扎下深根。

李从珂能不知道朱弘昭的狼子野心?于是,他召集各路人马,可惜没几个到,但架势已经拉起来了,索性开打吧!

遗憾的是,中央军兵强马壮,不久便攻破了凤翔城。但幸运的是,中央军此时并不团结,接下来干出来的事简直令人大跌眼镜——倒戈!为何?

原来攻城的山西西道节度使张虔钊为了抢头功,不顾手下人死活,强行攻城。这下可好,军里头那一个一个老大不乐意了。先是把张虔钊胖揍一顿,接着一个二个撂挑子走人,倒戈李从珂,变脸比翻书还快。

天上掉下个大馅饼!也不知道李从珂上辈子干了什么好事,老天这么照顾他。得到这批人马后,李从珂实力大增。

冯道的后唐官场:别参与家族斗争,当个局外人或许能保命

李从珂有实力,也有理由(“清君侧”),不多时便杀进京城。李从厚见大势已去,逃出洛阳,最后英年早逝。

冯道对李从珂的态度

皇位的风云突变,是冯道也没想过的。此时,他也在密切地关注着局势,但表面上冯道还是个“傻白甜”,以至于宰辅成员李愚问他“朱弘昭自杀”一事,他也“并不知晓”。

李愚是个聪明人,文臣是没有实力把控局面的,索性他就想把这摊子事撂给李嗣源的继妻,也就是当今皇太后。

对此,卢质表示赞同。他们的理由很简单,“潞王(李从珂)还没进京,我等臣子不宜做决断。”很明显,这些话简直是废话。朱棣清君侧清完了,难道接着打道回府?

套用一句话,“李从珂”之心,路人皆知。

这时候,冯道出来说话了,“我看还是直接迎立潞王比较好!”想必卢质心里定是想着,冯道这小子不靠谱,咋那么没骨气,像个墙头草一样!

冯道自然清楚卢质等人私底下的议论,可在这乱世之中,命最重要啊!况且,他这也不算不忠,李从珂可是白纸黑字入了李嗣源的宗籍。冯道支持李从珂,也就相当于忠于李嗣源。

在冯道眼里,把事撂给皇太后更不靠谱。万一她老人家脑子一不清醒,反对拥立潞王,这可咋整?

现在新老板新官上任三把火,生气了可以开除人,被辞掉的员工抹掉眼泪生活还可以继续。搁在五代,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李愚和卢质还是太嫩!

接着就是老剧本了,一群大臣负荆请罪,冯道领着百官拥立新君。

冯道的后唐官场:别参与家族斗争,当个局外人或许能保命

不过再往后,冯道就没按剧本走了。因为表面上,这个李从珂是大势,但实际上却未必——他做不长久。

之前也说了,李从珂本来都快玩完了,最后老天开眼捞了他一把,借势才勉强当上了皇帝。虽说枪杆子里出政权,但是没钱也不行,而李从珂恰好没钱。

在攻入洛阳之前,他和倒是跟弟兄们描绘了日后“奢华迷乱”的生活,打包票让他们永远吃香的喝辣的。可事实上,李从珂就跟现在商业上某人一样,只会说,就是实现不了。

再加上他确确实实对军队的掌控力不强,没准不久军队哗变,又是改朝换代,冯道可经不起这折腾。

不过,若是这样冯道就走人,未免也有点太胆小了。深层次的原因是,李从珂着实不是个当皇帝的料,跟他养父李嗣源或是叔父李存勖根本没法比。

心胸狭窄不说,还心狠手辣。战场上不杀投降兵,可李从珂偏要杀,为啥?你曾经惹到我了呗,灭族的比比皆是(康义诚等人)。

好家伙,给别人打工还得提心吊胆的?冯道定是在想,还是别掺和,当个局外人保命吧!

就这样,冯道拍拍屁股走人,去了同州当节度使。

料事如神的冯道

果不其然,冯道离去之后,后唐就开始乱哄哄。

首先是宰相班子,话说冯道之下,那是次辅刘昫以及三辅李愚,两人的性格都有着严重缺陷。冯道在的时候,还可以充当润滑油。冯道一走,这弊端就暴露无遗。

两人整天因国事吵东吵西,最后还闹到了皇帝李从珂那去。

开玩笑,一国宰辅,整日争吵不断,成何体统。李从珂虽然表面上还客客气气的,私底下已经下定换宰相的心。

可是,这皇帝着实是没能力,选宰相竟然靠抓阄,这质量更不用说。之后的情况大家也知道,李从珂皇帝做不久,内忧外患不断。

冯道的后唐官场:别参与家族斗争,当个局外人或许能保命

且不说周边那一个个虎视眈眈的节度使,往最外围看,北方的契丹人正和石敬瑭搞着暧昧。而后石敬瑭为了战胜李从珂,公然拜小自己11岁的契丹皇帝做义父。

接着,浩浩荡荡的契丹联军杀向洛阳。

尾声

先前也说了,抓阄出来的宰相着实没啥水平,朝政治理起来也全然没之前两位好,更别提“首辅”冯道了。

于是乎,心急的李从珂想到了冯道。但是,毕竟自己已经选出了宰相,虽然选得比较随意,但不能伸手打自己脸啊。按这个角度,冯道才没回到权力中枢。

甚至,在时任宰相卢文质的打压下,差点做了“扫地僧”。其中原因来自五代战火不断,典籍缺失,以至于大多数根本不知道“司空”是干什么的。

卢文质就在这点上下文章,愣是把司空说成了“扫地僧”。冯道久经官场,什么场面没见过,干脆顺水推舟,直接答了句“所言极是”。

堂堂文臣之首,竟然甘做“扫地僧”?当然不是。冯道这可不是懦弱,他这是要退居二线,至少要远离权力中心,和大老板走进了,万一他垮台怎么办?何况这个李从珂本来就坚持不了几天。

果不其然,没多久李从珂就一败再败,石敬瑭也春风满面地打进洛阳城。最后一把大火,彻底终结了后唐时代。

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可别给我讲什么仁义道德,也甭扯什么“一妻十嫁”,活下来就不错了。冯道拍拍衣袖,又迎来了自己的新老板——石敬瑭。

冯道的后唐官场:别参与家族斗争,当个局外人或许能保命

欢迎关注,下篇我将继续说到冯道那些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