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废除科举制后,乡村知识分子出路在哪里?

2020-06-02 09:26:48 暂无 阅读:1335 评论:0

1905年,科举制的废除不仅是一种教育制度的退出,而且是一种政治制度的终结,科举制的废除对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转变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最主要的是加重了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分量,引导中国一步步摆脱社会危机,其角色转变自鸦片战争以后几十年,中国现代转型过程中多种条件就已开始了,但是科举制的废除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废除科举制后,乡村知识分子出路在哪里?

清末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的知识分子。

废除科举制后,其影响对乡村知识分子最为直接,生计和出路必须重新考虑与选择。出路是因人而异的。第一种出路是做教书先生,也就是教师,随着科举出仕的废除,通向上层特权的途径被彻底的切断,地方士绅们失去了晋升的希望和政治的屏障,各省“数万举贡,数万生员”不得不离却了曾经追逐的功名之途,转向能够捞取新的社会资格的新式学校。据统计,湖北地区在清末的20年间的4万绅士中,至少有2万余受过新式教育,而很多又从事教师这一职业。

新学堂为旧时功名之士社会地位的重新选择提供了基本途径。而当时的新式学堂大多数办在城里,无论是高等中等和小学,因此,乡村读书人纷纷离去,他们在都市求职定居,不愿再回到自己的家乡,当然这部分人也只是那些在城里或国外受过新教育的乡村精英们,他们将乡居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念一股脑儿抛弃掉。这部分人的离去使乡村士人的革新气息荡然无存,而留于乡村的则是那些守旧因循的腐朽士绅。

废除科举制后,乡村知识分子出路在哪里?

夫子庙。

与背负儒家道义的传统知识分子完全不同,继起的“绅士”们乃终朝不脱鞋袜,身披长衣,逍遥乡井,以期博得一般农民之推崇。士绅素质下降,使中国农村的黑暗达到极点。日益恶化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加剧了人才和资金的外流,新式教育知识分子更不愿回到乡村,广大农村地区新学教育严重滞后,很多旧式私塾仍有顽强的生命力,因此传统知识分子出路之一是进学堂也就不足为怪了,只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罢了,其办学模式、教学内容基本上还是沿袭私塾那一套,与正规、健康的教育还有相当的差距。1919年11月,著名教育家亨颐在山西晋祠参观一个学校,牌上写着国民学校、义务学校并列的两行字,在外面只听得书声朗朗,而当他们进去看看,才知道是修身教科书第一册第一页的目录。第一课父母——第二课兄弟——第三课朋友……。1931年,山东省督学冯汝梅视察禹城教育状况时指出:“该县学校,除县立第一小学办得尚称完好外,其余学校多类似私塾,设备既不完善,教员亦类似冬烘。”诸如此类的记载在有关材料中比比皆是。故此,传统知识分子把教师这一职业作为出路是不足为奇的。

第二种出路是做幕僚,在一些地区,如绍兴,传统知识分子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虽然早已有之,但在1905年以后无疑是很好的职业。绍兴历来是文化之邦,读书郎特别多。绍兴人处世精明,办事审慎,善于言辞,工于心计,是智囊人物的理想人选,易得幕主的欢心和信任。当然,他们的生活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及与雇主的亲密程度。

第三种出路是从商,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以士大夫为中心的四民社会,在士农工商四大阶级的等级分层中,商这一阶层是处于最底层的。明代中叶以后,既有不少商贾子弟投身于科举仕途,又有不少人致力于商海经营,士与商之间的界线本已模糊。近代以来,更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冲击,更加上科举制度废除,一心经商是当时最好的选择。曾就读于圣约翰大学的刘鸿生回国后,从创办火柴厂起家,从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变成了百万富翁。这些接受西方知识教育,特别是留学海外,系统学习过西方科技文化知识的知识分子,他们通传统的文化联系较少,思想较为开放。他们涌入商界,无疑为中国工商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

第四种出路是对于那些不知变更,又无一技之长的孔乙己之流最终只能是是绝望和毁灭,1905年是他们走向苦难的开端。也许还有其他的出路,如投身军界,著名的黄埔军校学生,基本上是投身于革命的知识青年。总之传统知识分子无论走哪条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与清政府无关而与之逐步疏远,甚至离心离德。

废除科举制后,乡村知识分子出路在哪里?

综上所述,科举制废除后,千千万万怀抱着希望的旧式读书人没有了出路,失去了改变的机会。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科举制的废除使知识分子逐渐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创造性的人,不再是在皇权体制下,能帮助皇帝把治国平天下附庸风雅的人。

参考资料:

苏云峰:《中国现代化区域研究 ———湖北省》【M】. 台北: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87

经亨颐:《山西究竟怎样》,张彬:《经亨颐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张仲礼:《中国绅士—关于其在十九世纪中国社会中的作用的研究》【M】.上海:上海社科学院出版社,1991.

张百熙,张之洞等:《 请试办递减科举折(1903)》【A】.苑书义.《 张之洞全集〓奏议电》第三册【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