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发达的宋代出版制度:读碑我慕杨观海,雕字分明是宋刊

2020-07-08 06:29:47 暂无 阅读:1648 评论:0

导读

赵宋建国之后,由于太祖、太宗采取了一系列管理国家政权的得力措施,推动了文化事业的昌盛,加上统治者在文化.上实行开明的政策,对士人持尊重与宽容的态度,科举制度又得到进一步完善, 更是激发了广大士人求取功名的热情,世人对书籍的大量需求极大地刺激了宋代刻板印刷的发展。而雕版印刷事业的繁荣发达,正是两宋王朝将行政管理扩展至出版印刷领域管理的前提。一、版印品种的、出版数量巨大

雕版印刷自唐中叶产生之后,至五代时期已发展成熟,不仅有后唐至后周时期成功的九经雕印,而且四川等地还扩展到雕印《文选》、诗人文集等多种类型的书籍。赵宋开国以后,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局面,社会安定,经济快速发展,士人增多,书籍需求激增,消费的需求刺激了宋代雕版印刷事业空前繁荣发达,其具体表现,首先一点就是刻印品种的,数量也非常巨大。

发达的宋代出版制度:读碑我慕杨观海,雕字分明是宋刊

宋初四十多年内,伴随着儒家政治地位的提高,反映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和阐述这些经典著作的音义及文字训释的注疏正义大量地被撰写出来,并雕印行世。两宋刻书业的发达,其刻书量非常可观。两宋经济发达,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的广泛需求,使得书籍刻印品种增多,种类齐全。两宋时期雕版印刷的内容遍及经书、史书、子书、医书、算术、文集等各个领域,所有部类,都是前无古人的。诗、词、散文、平话方面的书籍更是丰富多彩。

道家、佛家经典也由于当时出版事业的发展,大量雕版印行而得以流传后世。《古今事实类苑》、《居家必备》等书历经数朝而版印不绝。童蒙读物,学习应用的字书、词书等工具书之类,如《千字文》、《百家姓》等书籍的雕印在普及文化、启蒙教育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科考之书,更是需求量巨大,书坊趋之若鹜。另外宋人的集子也有刻印成书,广为流传者。总之,宋代刻书总数之多,品类之广为前世所无,创下无数人类出版印刷事业的奇迹。

发达的宋代出版制度:读碑我慕杨观海,雕字分明是宋刊

二、地域分布广泛、刻书机构众多

宋代出版业的繁荣,连宋人也为之自豪。皇帝还亲临主持刻书、修书和藏书的国子监、崇文院视察,并对编修官、修书人给予金帛器币等奖励;宋代政府对国子监刻书投以巨资,以雄厚的资金做经济基础,使图书出版事业逐步走向兴盛,进入黄金时代。与之相适应,刻书机构逐渐增多,刻书地区也不断扩大。

就刻书机构而言,宋代不仅有中央机构参与雕印书籍的活动,各地方政府和官吏,也都提倡刻书。北宋时的河南、四川、福建、浙江成为雕版印刷事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形成了汴梁、浙江、四川、福建、江西五大刻书中心。汴梁是北宋的首都,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雕版印刷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不过,极为遗憾的是,随着宋都南迁,流传至今的汴梁刻本已非常少见了。

发达的宋代出版制度:读碑我慕杨观海,雕字分明是宋刊

北宋初年以蜀刻最盛。北宋后期,浙刻最为精美。江浙地区,经济十分繁荣,加上刻印工匠技术熟练,纸墨工料上等,所印之书,大部分为宋版书中的佳品。南宋建都临安后,浙江更是刻书的中心,加上浙东、浙西盛产纸张,极大地促进了雕版印刷业的发展。四川沿袭唐五代的刻书风气,有着雄厚的刻印力量和经济基础,且蜀人注重校勘,翻刻的五代监本相当精美。三、校勘准确、印装精美

五代时期,雕版印刷的技术已相当成熟,使得图书出版事业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从存世的宋本书籍来看,宋代刻书的技巧已十分成熟,版刻非常精湛,加上纸墨质量的提高,印刷精细,装潢考究,宋版书已形成一种特有的时代风格。诚如刘国钧先生所言:"宋版书的刊刻艺术是后世的模范。对后世书籍制度有巨大影响。

在官刻本的带动下,民间刻书一般也比较讲究质量,所以宋版书籍除种类繁多外,部分也较完整,讹误较少,而且刊刻精美,装璜考究,校勘严谨、精审,乾隆御点编纂的内廷藏书目《天禄琳琅书目》称赞宋版书道:"校勘镌镂,讲究日精",并非虚誉。宋刻本的书法也极其讲究,各个地区有其独特的风格,如浙本多用欧体,结构为长方形,上下较长,左右较窄,字画挺拔秀丽。

发达的宋代出版制度:读碑我慕杨观海,雕字分明是宋刊

建本多近柳体,结构方正。蜀本则多似颜体,结构雄伟,字画肥劲厚朴。宋版书的装订便是以这种蝴蝶装为主,后来向包背装过渡。我们还可以从后人对宋刻本的喜爱之情窥探宋本的珍贵和精美。四、刻工众多、技艺精湛

宋代大规模的雕版印刷实践,不仅促进了出版事业的繁荣,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印刻工人,对于两宋出版事业的繁盛发达,这些刻工功不可没。而且随着两宋出版业的发展,刻工队伍也不断增大。"书必高手,雕择良匠",使得宋刻本越来精美。刻本中记录刻工姓名虽是从宋代开始的,但在当时并不是普遍现象。

究其原因,版片镌有刻工姓名,或是为了计酬,或是为了明示责任,或是为了宣传,或是在不经意间随手刻于版上,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刻本都载有刻工姓名,今世所存的传本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没有记载刻工姓名。正是这批浩浩荡荡专门从事雕版印刷事业的大军,终生辛勤劳作,才创造出两宋辉煌灿烂的出版印刷事业,成就了人类出版史上的奇迹。

发达的宋代出版制度:读碑我慕杨观海,雕字分明是宋刊

宋代刻书遍布全国,刻工也是如此,特别是在刻书中心地区,出现了不少技术熟练、艺高一筹的专业刻工。四川地区是我国雕版印刷技术最先成熟和发达起来的地区之一,浙江杭州地区是我国雕版印刷较早成熟和发达的又一个地区,尤以版刻精细,印刷精美著称于世。宋室南渡,杭州地区更成了雕版印刷的重镇。除四川、杭州地区外,江西也是两宋雕版印刷事业繁荣发达的地区之一。刻工既是雕版印刷事业的参加者,更是雕版印刷技术的创造和改进者,雕版印刷技术在我国之所以历代不衰,雕造技术的精湛和不断发展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设置空前缜密的两宋中央机构

(一)行政机构

赵宋以前,中央处理政事的机构总称曰"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作为制度,初步形成于汉魏南北朝,发展完善于隋唐。至唐末五代时,三省己发展成为徒有虚名的闲散机构,北宋初期承袭之。直到北宋中期神宗元丰改制以后,才恢复了三省制度。中书省别称"右省",西汉时,武帝因"游宴..,去外庭远,始用宦者典事,谓之'中书谒者',置令与仆射。

发达的宋代出版制度:读碑我慕杨观海,雕字分明是宋刊

这就是"中书"一词的来历。门下省,别称"左省",宋以前其主要职能是审核下发之诏令,上呈之奏章,审查六部任命、断案等等,并保留档案。所谓"而而复之"即此谓也。尚书省东汉时称尚书台,或称中台。下迨南北朝,始称尚书省。尚书省下分各曹,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

中书省出令,门下省审令,尚书省行令,国家一切政务的处理,三省尽之。唐代三改尚书省之名,先后称作文昌台、都台、中台,后来复旧名。因尚书省总理中央一切政务,故又称都省、会府、南省。宋初尚书省六部虽保留--定的行政职能,但往往流于形式。

(二)军事机构

宋朝军事制度的特点之一是兵权由多个机构分管,权力分散,而分散后的权力最终汇集于皇帝。宋朝的军事机构有三个:枢密院、三衙与兵部。军事机构的这种设置为赵宋王朝所特有,此前历代皆归兵部。兵部已见前,这里对枢密院和三衙略加介绍。宋朝的枢密院是总理全国军务的最高机构,简称"枢府"、"密院"。

发达的宋代出版制度:读碑我慕杨观海,雕字分明是宋刊

枢密院是宋太祖为削弱宰相兵权,抑制将帅军权过重而设置的一个专门军事管理机构。枢密院始置于后唐时期,两宋因之,于是尚书省的兵部因此失去了原有的职权。宋代继承了枢密院体制,负责全国军政事务。枢密院"既主兵权,又掌兵籍、虎符"、"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令,以佐邦治。"经过皇帝批准,才有调动兵马之权,将命令下达殿前司,方能生效。

(三)财政机构

三司是宋代全国最高的财政管理机构,是宋太祖为削弱宰相的财权而设置的又一个中央管理机构。五代后唐明宗始设盐铁、度支和户部之"三司",宋代沿之。其长官为三司使,地位仅次于宰相。副长官是三司副使。三司的地位略低于二府,但其长官待遇与二府长官相同,与唐一样,被称为"计相"。三司之盐铁使管工商收入及兵器制作,度支使掌财政收支和粮食漕运,户部掌户口、赋税及酒之榷卖。

(四)监察机构

赵宋王朝以前各代,向皇帝进言的官吏称为谏官,但宋代的谏官则形同虛设,其职责也并非向皇帝进谏,而是变成了和御史官一样,专门监察各级官吏,因此宋代虽设有谏院,但实际职责己与御史台无别。这种变化,导致台谏合流的趋势出现,这是中央集权加强的又一突出表现。

发达的宋代出版制度:读碑我慕杨观海,雕字分明是宋刊

宋代监察体制的最大特征体现为"皇帝的权力更趋集中,大臣的权力更趋分散。皇帝逐渐从被监察的对象中消失,而对宰执以下百官和地方的监察却得以强化。"御史台是国家的最高监察机构。宋立国之初,沿唐、五代旧制,御史台下设三院:台院、殿院和察院。御史台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世界上最早的出版审查法令

一、两宋出版管理的追惩制度

(一)没收与焚毁制

宋立国之初,在太祖、太宗崇文抑武政策的推动下,社会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雕版印刷事业初步呈现繁荣局面。此时,雕版印刷方面的问题尚未完全暴露出来,所以此时的宋王朝对待图书出版的政策是比较宽松的,不仅对官府刻印的图书少有限制,而且私家刻书也相对自由。不过,太祖太宗对阴阳谶书的流通和传播是非常注意的,防也非常严格。

发达的宋代出版制度:读碑我慕杨观海,雕字分明是宋刊

(二)追究相关责任人制

宋代初期,对违禁者的惩罚方式是比较具体的,量刑也是比较轻的。惩罚方式是:"密切跟捉""严行跟捉",所谓"跟捉"不过是拘留审问而已。发展到北宋中期,情形就不同了。对违禁者便采取"杖一百"、"徒二年"的刑罚便出世了,明显要比初期严厉多了。

(三)奖励举报

奖励举报人的问题,本不属于追惩制的范畴,然而追惩制与奖励举报往往连在一起,所以这里顺便谈一谈两宋出版管理..励举报人的问题。对于图书出版的管理,两宋统治者一面对违法者实施严厉的打压政策,一面不忘诱导、激励检举揭发违法出版者,对举报者给予不同程度的物质奖励,从而调动广大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使整个出版事业置于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下。

发达的宋代出版制度:读碑我慕杨观海,雕字分明是宋刊

二、两宋出版管理的预防制度

所谓预防制,就是对出版物的内容采取事先限制的办法。这正如段桂鉴先生所说:"对出版物的出版采取事先干预的办法,使其在出版之前受主管行政部门的检查或准许或履行其它行政手续,以预防出版自由的滥用。"赵宋立国之后,统治者逐渐认识到禁印诏令与事后追惩均非治本之策,只有对刻印的图籍进行事先审查,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才能杜绝不该出版的书籍出版行世。

图书出版管理的事前干预办法,至少在真宗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出版前的审查已然成为贯彻南北两宋的出版管理制度,从此图书出版活动已上升至法律行为,并由法律加以调动,这是人类出版活动的一大进步,同时保证了图书出版事业的正常发展与繁荣发达,对于维护当时政治统治与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宋以后历代乃至近代和现代的出版预先审查法令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典范。

发达的宋代出版制度:读碑我慕杨观海,雕字分明是宋刊

后记

出版制度作为宋朝文化传播的第一个关口,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力的推动了两宋文化的繁荣与稳定,从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于出版制度,现代社会仍然需要相关的规定,而经过时间检验的宋代出版制度,会给我国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