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中国古人真的尊重老师吗|大象公会

2018-09-11 03:44:21 网络整理 阅读:61 评论:0

虽然古人经常把「尊师重道」、「师道尊严」挂在口头,但今天所说的「尊师」在古代更多只是读书人的理想,「尊师」的立足点往往不是知识、品格,而是官位、权力。

作者|复活的徐攀

搜索回忆,你能从自己学过或读过的古典诗词中,找出一首或两三句赞美恩师的名句吗?

相信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过这联诗的主旨其实是爱情。用「春蚕」比喻奉献精神始于周总理的讲话,用于比喻老师,要到80年代初才开始泛滥。

还有人会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过这两句诗也与尊师重道无关,歌颂的「落红」其实是作者本人。用「落红」「春泥」比喻老师的现象同样在80年代才开始流行。

还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实际上这是歌颂母亲的诗,用「春晖」比喻老师或许与1982年一部名为《春晖》的电影有关。

中国古人真的尊重老师吗|大象公会

还有人能想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但它的后面,还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和「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类吐槽呢。

如果仔细考察,这些被认为是赞美教师的古典名句,多数是现代人生造或拉郎配的结果。古人赞美恩师的诗句当然有,但质量和数量都出乎意外的低。古典诗歌浩如烟海,古人又十分强调尊师重道,为何没有写出赞美恩师的名句?

事实上,即使传统社会中处处可见「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古人也经常把「尊师重道」、「师道尊严」挂在口头,然而今天我们所说的「尊师重道」在古代更多只是一种读书人的理想,而非现实。

名不副实的师生们

在今天,师生关系非常简单明确:在学校给我上过课的人,就是我的老师。如果不读研究生的话,恐怕永远没有资格选择自己的老师。然而,古代的「师生」关系,要比今天复杂得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