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论语》共读,不出三日

2018-11-06 16:10:45 网络整理 阅读:155 评论:0

【晨读内容】

10.09 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导读学者】

刘国鹏:中国社会科学院 副研究员

邹峻:國家開放大學 副教授

【晨读笔记】

崔圣:

论语晨读】第947天

孔曆二千五百六十八年夏曆丁酉年六月十九2017年8月10日星期四

刘国鹏:

刘国庆:

谢谢各位老师导读[玫瑰][玫瑰][玫瑰],我说几句个人看法,敬请各位师友指正[握手][握手][握手]

本章的义理有两层。第一层是出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的。刘宝楠《论语正义》中说:“祭毕,乃班所赐肉及归宾客之俎。则胙肉之来,或已三日,故不可再宿。”朱熹《论语集注》说:“盖过三日,则肉必败而人不食之。”可见孔子对于超期的祭肉不再食用,是因为肉食保质期的考虑。

但本章还有另外几层意思。刘宝楠《论语正义》说:“天子诸侯祭毕,助祭之臣皆班赐之,以均神惠。”何晏《论语集解》说:周生曰:助祭于君,所得牲体,归则颁赐,不留神惠。朱熹《论语集注》说:家之祭肉,则不过三日皆以分赐。可见,第一是这肉食是被“颁赐”的,是上级无偿分配下来的,其来源是天子、公候,是政治主导..祭祀的副产品。第二,在颁赐上,是要“均”的。第三层,这肉的来历被认为是“神惠”,而不是养牲人的劳动结果。

这三点在论语中都有印证。孔子及士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禄”,即为贵族提供服务而来的固定收入,来源于公室或有土地的贵族,以学求禄成为士的谋生模式。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公室或私门的禄来自于哪里呢?在孔子看来,不是来自于民,而是来自于天。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尧命舜,舜命禹的,是要善保“天禄”。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莫敢不敬;上好义,..莫敢不服;上好信,..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稻梁虽来自民,但民却是被“上”好礼、好义、好信的德行感召而来。因而归根到底,经济产出是政治德行的结果。这也就是孔子致力于政治秩序建设背后的根本认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