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以《孙子兵法》的眼光,论长平之战,如果可以重来,将会改变历史(2)

2018-05-24 21:41:02 网络整理 阅读:86 评论:0

长平之战前期第一个错误的人是廉颇!这个看似最正确的老将! 冯亭自愿投赵,赵军先入为主,军民同心抗秦,且早已猜到秦国会战,准备时间较充分。秦军远道而来,若有机可乘,当努力击其先头军队,小胜而赢军心,然后乘秦国之怒,以深沟高墙以拒之,秦若强攻,必损。然而老将廉颇没有把握这个战机。

长平之战历时三年,赵军在城中自保有余,秦军在城外需时时提防,三年间不可能没有任何主动出击的良机,若能把握好,有可能反败为胜,但最少能让秦军时时心惊,但是廉颇又没把握住。

如果廉颇没有死守一城,而是攻守兼备,引诱敌人攻城,可以有效消灭秦军有生力量,纵失几城,看似失败,实则让秦国以军队换城池(攻城战攻守双方兵员损失三比一),此消彼长,双方力量均衡,则可谈和后双方罢兵。

三年攻一城,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此乃兵家大忌,且如此攻城之法多数会输,但是廉颇让秦军赢了!接下来的是赵军粮草不继,无法坚持守城,只得起用主攻的赵括为将。赵括虽是英才,但初次出战就遇白起,何况他还不知对方将领是白起,难免误判,在白起诱敌之下中计,军队被围!赵括发现中计,立刻组织起强有力的反攻,但多次反攻都不能突围,只能设防待援。

这时赵国有名将廉颇和李牧,如果赵国拼尽举国兵力,完全有可能冲破秦军围困,虽然损失很大,但决不可能40万军队被灭,或者灭40万军队让秦国付出耗尽国力代价。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赵国虎口夺食,秦国为尊严和利益不得不战,但是秦国绝对不愿同赵国两败俱伤!若两国精锐拼尽,他国反成强国,这是秦不愿看到的。如果赵国全力一战,秦必见好就收,在有利战况下一换二、三拼杀秦当然愿意,可一且解围就变成一对一拼命了,以白起之智,在围赵兵无望之后,必收兵整军再谋良机。双方疲惫之时,赵割半个上党以息兵应该很容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