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蜀境丨龙泉山天落石 北周丰碑上的书法奇葩(2)

2018-07-05 15:53:47 网络整理 阅读:140 评论:0

因此,在与东大路或交叉、或重合,但始终基本并行的老成渝公路沿线,当年的建制形成当今的地名,如串心店、大面铺、山泉铺、双石铺等。1933年成渝公路建成通车后,饱经沧桑的东大路从此夕阳西下,渐渐隐于荒草荆棘之中,仅成为通村连户的乡道。被历史的车轮打磨得发亮的石板,曾经泛着幽邃的文明之光,自此陆续沦为农家的屋基、猪槽。

盛唐石佛

沿这段残存的东大路步行近半个小时,一座既似庙宇,又似民居的大院呈现眼前。东大路从院墙墙脚继续延伸,而我的目的地,正是这座六门双开、门上镂有菱花的悬山式建筑。它的名称是“龙泉山石刻陈列馆”,也就是当地人称的大佛寺。

蜀境丨龙泉山天落石 北周丰碑上的书法奇葩(2)

简州知州朱孝纯于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题写了《雨中游灵泉投诗潭中》

接待我的是陈列馆的看守人肖大爷的妻子。她带着我们走进正对大门的供奉着一尊石佛的正殿。

正殿的内壁不是砖墙,而是一堵岩石,名为“丈六弥勒佛”的大佛,便是在这堵岩石上雕凿而成。这尊大佛高4.24米,刻于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比著名的乐山大佛还早。其虽已逾千年高龄,仍端坐如常,仪态雍容,颇有大唐盛世气象。遗憾的是,佛像面部遭到破坏,鼻子被毁。大佛寺由此得名,大佛村也由此得名。

大佛寺的修建,显然是为了保护这尊雕凿于岩壁、露于荒野的佛像,同时也是为了方便善男信女们全天候烧香还愿。大佛寺始建时间不详,现存的建筑是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重修,基本上为木质结构。大殿的三对石柱上,分别刻有三副楹联,或颇有机趣,或蕴含哲理,或宣扬佛法。佛像上方近房梁处,则是书有“天中天”三个大字的匾额。

这尊唐代的大佛要论资历,不比仅数公里外的石经寺浅,要论名气,又因大佛村的行政地名而广为人知。但是,石经寺香火旺盛,这里却人迹寥寥。看来,世间万物,离不开机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