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18世纪欧洲关于《资治通鉴》的一段讨论

2019-07-15 03:39:15 暂无 阅读:1653 评论:0
18世纪欧洲关于《资治通鉴》的一段讨论

十七、十八世纪,是欧洲社会大转型思惟大厘革的时代,中国文化的西传以及由此鼓起的早期汉学在必然水平上介入了这场思惟厘革。德国粹者巴耶尔(Gottlieb Siegfried Bayer, 1694-1738)是十八世纪欧洲最伟大的汉学前驱之一。

巴耶尔的第一部关于中国的作品是《中国日食》,揭橥于1718年,距今快要三百年了。这部书商议的是其时的一个热点话题,即一千六七百年前中国人视察到的一次日食,是否与《圣经》中耶稣遇难的一段记载相一致。

圣经《新约全书·路加福音》第23章专门有一节记载“耶稣死的情景”,说:“那时约有午正,遍地都阴郁了,直到申初,日头变黑了”(《圣经》“新约全书·路加福音”第23章,第120页)。关于耶稣遇难时太阳无光、大地变黑的问题,自古以来就引起了神甫们咕哝不已的计较。有说那是一场雷雨的,有说是某种超天然的事业的,有说是日食并称为“基督日食”的。

当十七世纪耶稣会士接触到中国汗青和文化时,他们发现中国史书关于日食的记载清楚而又正确,最早能够追溯到基督降生前2000年。个中有一次日食引起了布道士们的高度注重,他们经由《通鉴纲领》发现,司马光《资治通鉴》中有一笔记载说,东汉光武帝时期,日食事后,皇帝禁止称“圣”字:

“光武七年,春,三月,癸亥晦,日食,帝携文武百官往观,不称圣”。对照中国与西方的汗青编年,光武帝建武七年恰是公元31年。耶稣30岁是在约旦河受施洗约翰的浸礼,接管了圣灵。耶稣活着传道约有3年。在约公元30年时,由耶利哥城前去耶路撒冷,受到群众的迎接。不久就被十二门徒之一的犹大出卖。是以中国此次日食记载与耶稣受难日有暗合的处所。

推论发生了!耶稣会士们对中国人说,你看,在你们陈旧的史书上已经透露了我们带来的福音的信息。耶稣会士们又对欧洲人说,中国人曾经是基督的信徒,他们为耶稣的死而忧伤,划定上书言事“不得称圣”!关联到1625年出土的《大秦景教风行中国碑》的出土和翻译成西文,人们加倍确信天主早就眷注过中国这个处所,利玛窦的布道思惟的准确又一次获得了证实。当然也有郑重一些的布道士,柏应理(P.Couplet)编译的《中国汗青编年》记载了此次日食,该文在收入1687年在巴黎出书的《中国哲学家孔子》时,柏应理作按语说:“此次日食是否就是基督殉难时发生的那次,要由天文学家去确定”。即使如斯,欧洲照样有人断言基督遇难时的昏天黑地就是中国史书上的日食,人们把此次日食爽性称为“中国日食”,这也就是巴耶尔的书名的由来。

作为新教徒的巴耶尔是上帝教耶稣会士的否决派,他本能地对耶稣会士的附会有反感。他是..史方面的专家,其博士论文就是研究耶稣在十字架上的临终绝笔问题,是以他对耶稣遇难时的有关材料相当熟悉,如许进一步商议耶稣就刑那天阴郁覆盖大地的问题能够说是轻车熟路。再说,他这时候正在以极大的乐趣进修中文,他阅读米勒的著作,发现他的最后一部手稿就是谈“中国日食”,巴耶尔坚信耶稣遇难时的排场不是日食,也就坚信耶稣会士们的宣传是在误导,是以,在开展对中文资料的研究以前,他的结论就已经成竹在胸。然则,巴耶尔照样找来了米勒的译文,提出了这么一些见解:第一,关于此次日食的记载只是《通鉴》等中国史书同类记载的一次,并没有什么稀奇的处所,作者也没有因为它是耶稣受难日而做稀奇的衬着。第二,圣经中所谓从正午到下昼三点(申初时分)有三个小时阴郁无光弗成能是日食所致,弗成能在地球的任何处所都看到日食;日食也弗成能持续三个小时。第三,耶稣死难时的处所正值望月(耶稣望月),在望月的日子是不会发生日食的。

巴耶尔指摘耶稣会士没有完全搞懂中文记载的寄义。他猜忌柏应理怎么或者从浩如烟海的中文里编出这么一个《中国汗青编年》的摘要,因为柏应理本身也认可,他在中文上没有什么练习。巴耶尔细心研究了米勒对那段中文的翻译,发现米勒没有可以翻译出“晦”和“癸亥”的寄义。巴耶尔找到了“晦”的意思就是指每月的最后一天,但他不知道“癸亥”是什么意思,而且猜测说也许是指当天正午吧。巴耶尔还发现了米勒在注释皇帝对日食回响时犯的错误,指出“不称圣”的“圣”并不是指受难的耶稣基督,而是皇帝本身的头衔。他说:“圣字的意思是指精良、公平和博学的人,它常被用来指皇帝、诸侯和卓越人物和年高德重的人。如孔子是圣人,据闵明我说,利玛窦也被称作圣人”。

由此,巴耶尔否认了《资治通鉴》中有关于耶稣受难的记载。

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的欧洲汉学是西方社会大厘革时期追求自我熟悉、自我诠释的一个路径,其思惟意义大于学术意义。那些郢书燕说式的研究组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一种特别形态。巴耶尔在解读《通鉴》原文上的准确结论,与其说是他的“文字训诂”功夫强于他人,还不如说他先验的就反感耶稣会士出于布道目的的牵强附会。(作者:张国刚 单元单子:清华大学汗青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