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是如何设立官职的?来了解一下古代的职官制度

2019-10-05 23:25:08 暂无 阅读:962 评论:0
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是如何设立官职的?来了解一下古代的职官制度

所谓职官,指的就是在国度机构中担当必然职务的仕宦。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所以,认识前人的宦海,就等于认识了半个前人的社会。要想认识宦海,就要先知道古代的职官轨制。

职官轨制关系着国度治理的问题,我国的职官设置是从第一个奴隶制国度夏朝的竖立起头的,到明清竣事,中央历经数千年,职官轨制也履历了一个发生、成长、转变到完美的过程。今天我们就一路来看看吧!

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是如何设立官职的?来了解一下古代的职官制度

夏朝创立者——夏启一、夏商的巫史及其他官职

夏商的君主被称为“后”和“王”,除开君主,最大的就是“史”,甲骨文上记作“卿史”、“大史”,不外古书上记作“巫”。他们没有什么权力,能够把他们看做..工作者。也就是人和神的保持者。他们负责把“神”的旨意传给国君,或许将人们的意愿通报给神。

除开巫史,夏朝还设立了掌管历法的“羲和”、掌管诉讼的“大理”、传达君命的“遒人”,还有掌贵族后辈教育的“官师”等。不外这些职务大多都是由巫史担当的,并且巫史这一职务是世袭的,并不需要录用。

商朝时期的官职相对于夏朝加倍系统和周全,除开巫、士外,还设置了负责政务的“尹”、“宰”。还有对君主进行辅佐、指导的“父师”、“少师”。并且在戎行中起头设置武官,从事戍守的是“戍”、从事守卫的是“卫”、掌管弓箭手的是“射”、领兵挞伐的则是“亚”。

在这两个朝代里,因为方才离开原始社会,所以固然设置了一些官职,然则巫史的地位照样很主要的,甚至是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是如何设立官职的?来了解一下古代的职官制度

孔子曾担当司寇一职二、西周春秋的公卿制

到了周代,巫史的权柄局限缩小,首要掌管神事、教育和秘书。这时候除开君主最高职务是“三公”,即太师、太傅和太保,他们负责辅佐君王、管辖百官、执掌朝政。

“三公”之下又设卿士,也是二到三人,首要负责治理军事、行政和交际。卿士之下又设有分担具体事务的司徒、司马和司空,他们被称为“三有司”或许“三事医生”。

除此之外,还有掌管策命卿医生之事的“内史”,掌保管图书档案的“御史”,以及掌管占卜的“太卜”和掌管音乐及贵族后辈教育的“乐工”等。

到了春秋时期,因为君主失去了世界共主的地位,所以华夏列国的职官仍然用的是西周的旧名,但诸侯列国却有了新的转变,他们的中枢之官为“在朝”,下面又设有司徒、司马、司空、司寇等众卿。孔子就曾担当鲁国的司寇。

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是如何设立官职的?来了解一下古代的职官制度

《将相和》三、战国的相、将制

战国的时期,不光君主的地位获得了极大的提高,并且权力也高度集中。由此世袭制的巫史和宗室贵族已经退居到次要的位置,君主加倍正视臣仆侍从,这些臣奴隶治理君主的私人事务一跃成为国政的治理者。

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一篇文章叫《将相和》,这里面将、相就是国君之下两个最高的官职,相是文官,更是百官之长,将是武官,也是一国最高的军事统帅。

除开相将外,国君的秘书人员也增加了,有了御史、主书、御书、掌书、尚书等,并且权柄也增加了,不光负责国君的文书档案,并且还要监察其他官员。

在中国的职官史上,战国是一个改变时期,它将臣仆放在国度中枢的位置上,外观上是提高了他们的权力,可实际上只是增强了中央集权,因为这些人与国君并没血缘关系,使得国君不必忌惮,直接能够对他们实行生杀予夺之权。

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是如何设立官职的?来了解一下古代的职官制度

四、秦汉三公九卿制

秦朝统一中国后,把中枢官设为“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医生。到了汉代,又成长成为三公九卿制。

丞相为最高的行政长官,对某些有威望的丞相还尊称为“相国”。不外丞相的担当者也履历了多次转变,起头多为功臣;武帝后升引儒生为相;西汉末年,与大司马、御史医生权力相当;到了东汉,就只是挂名,没有实权了。这时候首要设置“尚书台”,长官为中书令(司马迁腐刑后曾担当过),中书令也就成了实际的宰相。

在三公之下,又设九卿,即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和少府。

除此之外,还有掌管京师治安的执金吾(东汉建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就曾说过“仕宦看成执金吾,授室当得阴丽华”),主管土木匠程的大匠,掌宣皇后旨意及宫中事务的大长秋。此三职加上九卿就是所谓的“十二卿”。

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是如何设立官职的?来了解一下古代的职官制度

太傅谢道韫五、魏晋南北朝的三省制

魏晋今后,尚书台从内廷自力出来,称“尚书省”,为了避免尚书省权力过大,后又设立中书省,中书省因为掌管机要,并且跟皇帝近,所以中书省的地位在尚书省之上,中书令成为实际的宰相。

后来,为了避免中书省擅权,又设立了门下省,掌管中枢秘要。成长到最后,门下省的最高长官侍中也成为了实际的宰相。

魏晋南北朝后来就一向实行这种职官轨制,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并列,三省最高向导并称宰相。其时还同时设立了“八公”,即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上将军,不外这些都是空衔。真正的实权照样在三省手中。

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是如何设立官职的?来了解一下古代的职官制度

六、隋唐三省六部制

隋唐时期,仍然沿用三省制,只是把三省具体分工,中书省掌拟旨,门下掌审核,尚书掌执行。三省分权,互相制衡。

到了唐代后期,为了不使个体大臣位高权重,三省长官不再随意授人,改用“参预朝政”、“参议朝政”等头衔让大臣行使宰相的权力。其时有名的谏臣魏征就是参预朝政的头衔。

唐玄宗时期,设立学士院,拥有“知制诰”头衔的翰林学士能够草拟秘要诏令。到了宪宗时期,设“翰林学士承旨”,与后来的“内枢密使”一同介入国政,权力甚至跨越了宰相。

除开三省制,从隋代起还确立了“六部”制,离别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是如何设立官职的?来了解一下古代的职官制度

除此之外,还有九寺和五监,九寺乃掌祭奠的太常、掌酒醴炊事的光禄、保管兵器仪仗的卫尉、掌皇族事务的宗正、掌马政的太仆、审理中央官员犯罪的大理、赞助礼仪事务的鸿胪、掌仓储的司农、掌金帛府藏的太府。五监离别是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都水监和军器监。

唐代还设有最高监察部门御史台,其长官为御史医生,副为御史中丞。御史台下又设三院,即台院、殿院和察院。台院掌纠察百官或审判皇帝特命的案件,殿院掌纠察朝会典礼失仪之事,察院负责监察处所官员及六部官员。

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是如何设立官职的?来了解一下古代的职官制度

七、宋代的二府制

宋代中央由中书和枢密院分掌政、军大权,号称“二府”。宋代的枢密院是全国军务的最高机构,为了避免武将擅权,其最高长官由文官担当。

宋代还设立了翰林学士院,他们不光为皇帝草拟诏令,并且还有专门为皇帝讲经的翰林学士,被称为“翰林侍读学士”。

宋代的监察机构沿用唐代的御史台,台下同样设有三院,不外御史医生一样不授人,所以真正掌权的是副职御史中丞。

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是如何设立官职的?来了解一下古代的职官制度

八、辽的“两面官”及金、元的一省制

辽、金、元三个朝代的官制大多采用汉制,不外有所简化。

辽设北面官和南面官,北面官治理朝政大权和契丹本部,南面官则治理..。北面官设南、北宰相府,北宰相府由皇族耶律氏担当,南宰相府则有皇后萧氏一组把握。南面官则沿用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不外,权力很小。

金朝时期实行一省制,即尚书省。尚书令只是皇族声誉官衔,真正实权鄙人面的摆布丞相和平章政事。

元朝也是一省制,设立中书省。中书令一向由太子兼任,所以实际权力仍然在摆布丞相和平章政事身上。个中,右丞相权力最大,不外全由蒙前人担当。

此外,元朝的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也是由太子兼管。枢密院也不消..。

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是如何设立官职的?来了解一下古代的职官制度

军机处九、明清的大学士和内阁制

明朝时期,废宰相一职,增设内阁,入阁的大学士都是元老旧臣,号称“辅臣”。大学士的最高长官则被称为“首辅”,主持内阁大政,俗称“阁老”。

清代的官职也实行内阁制,不外雍正之后,内阁的很多权力被军机处庖代,随后,军机处称为处理全国军政巨匠的常设焦点机构。

内行政机构方面,明代仍然实行六部制,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六部的地位和等级有所提高。

清代的设置根基同于明朝,除六部外,仍有五寺、三监。五寺是太常、光禄、鸿胪、大理、太仆。其余四寺宗正改称宗人府,司龙、太府并入户部,卫尉直接不设。

明清的最高监察机关都是督察院,并在全国设立监察区,设监察御史监察各地,并竖立监察御史出巡处所轨制,称巡按御史,俗称“八府巡按”。

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是如何设立官职的?来了解一下古代的职官制度

我国的职官轨制在历代的统治者的治理下络续发生转变,然则经由认识,我们就能够发现,固然职官轨制历经了几千年,然则好多官职设置照样有关联的,职官轨制转变代表着它络续在完美,认识我国古代的职官轨制,不光有利于我们把握文化遗产,对如今的行政治理也还有着借鉴意义。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权要政治》李治安、杜家骥

《中国古代文化史》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

《两宋文化史》杨渭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