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南唐名士徐铉出使北宋,北宋无人敢接待,太祖找一文盲,解决了

2019-11-15 21:37:44 暂无 阅读:743 评论:0

话说后周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史称北宋。北宋建立于五代十国割据的基础上,刚建国那会儿实际上还有好几个并列的割据政权,比如后蜀、南唐、南汉等等。今天说的这个段子,就是发生在北宋和南唐之间的。

南唐名士徐铉出使北宋,北宋无人敢接待,太祖找一文盲,解决了

就说北宋初年,南唐已经向北宋称臣,但还没正式被吞并的时候。按惯例,既然称臣了,那么每年就都得派使臣来向北宋上贡品。这一年,南唐派来的使者叫做徐铉,这人在江左名气很大,尤其以文学辞赋见长。按规矩,北宋朝堂得派个人去迎接徐铉,顺便也押送贡品。可这回北宋朝堂上可犯了难。为何呢?就因为这徐铉名气实在太大,朝堂上的衮衮诸公,都害怕言辞上不敌徐铉,丢了面子。

大家都不敢去,宰相也没有办法,只好把事儿报到了宋太祖赵匡胤那里。只见太祖略一沉吟:“事儿不大,看朕的吧!”然后就命人从殿前司里找了十个不识字的侍卫,随手一点:“就他了!”就这么选了个目不识丁的侍卫去迎接徐铉了。满朝文武看得那叫一个迷啊,可这事儿是你们不敢干才闹到皇帝那儿的啊,这还能说啥呢?

南唐名士徐铉出使北宋,北宋无人敢接待,太祖找一文盲,解决了

且说这侍卫,估计人也是懵的吧,只得遵命前往长江边上,接了徐铉。这徐铉不愧是江左名士啊,见了使者就侃侃而谈,所谓“词锋如云,旁观骇愕”。这侍卫字都不认识,哪听得懂徐铉说啥,只能是“徒唯唯”,也就是一律点头称是算了。

南唐名士徐铉出使北宋,北宋无人敢接待,太祖找一文盲,解决了

这徐铉来出使,也是存了心思较量一番的。毕竟咱说实话,这称臣上贡,实在不是个长脸的事儿。作为使者的徐铉,如果能在言语上胜过北宋的官员一筹,那也算多少挽回了一点颜面吧。可徐铉看着这个“徒唯唯”的使者,心里也犯嘀咕,看不出个深浅来啊,于是只好继续跟人“尬聊”。一连几天,说的徐铉是口干舌燥,对面就是不跟他辩论,最后徐铉自己也觉得无趣,只好就不说话了。这次外交活动,北宋政府虽然没赢,但也说不上输,起码颜面得以保存。

南唐名士徐铉出使北宋,北宋无人敢接待,太祖找一文盲,解决了

这个段子呢,来自明朝人冯梦龙写的《智囊》一书,乃小说家言。而且《智囊》这个书,以及后来的《智囊补》等书,都是冯梦龙用来表达自己政治意见的寓言故事。所以以上这个故事,历史上是不是真有过,这个咱们得存疑。不过呢,事虽不见得是真的,但其中的道理却不是假的。作者借用宋太祖赵匡胤的行为,表达的其实是一种做事或思考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叫做“逆转思维”。

南唐名士徐铉出使北宋,北宋无人敢接待,太祖找一文盲,解决了

逆转思维,又叫反向思维法。回到宋太祖这个例子,面对一个能言善辩的人,正常的思路应该是找一个比他更能言善辩的,这样才能胜过他。可如果没有这样的人呢?那不妨反过来想想,找一个完全不懂的人会怎样?这毕竟是个外交场合,徐铉潜意识里就会认为,对面的人应该很厉害。对方的反常举动,反而就显得高深莫测起来,让徐铉摸不清深浅,最终也没有发挥出自己的长处。这实际上就是一种逆转思维的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