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80年前这些少数民族都参加了抗战(3)

2018-10-18 12:02:45 网络整理 阅读:83 评论:0

丧心病狂的日军残忍地割下陈翰章的头颅,送往伪满洲国邀功,后被存放于关东军司令部医务课,,作为医学标本保存。陈翰章的尸身则被日军运回敦化县游街。在乡亲们的帮助下,陈翰章的尸身葬在半截河屯的山坡上。解放后,陈翰章的头颅安葬在哈尔滨市烈士陵园。直到2013年,陈翰章诞辰百年之际,他那颗高昂的头颅终于回归故里,身首得以合葬。

“八女投江”中的朝鲜族女战士

80年前这些少数民族都参加了抗战(3)

《八女投江》(油画)

抗战期间,东北朝鲜族人口约120万人,主要聚居在吉林东部的延边和辽宁东部的兴京及黑龙江的阿城、海林、饶河等县。汤原、饶河、密山、珠河、宁安抗日游击队中,朝鲜族干部居多。抗联的11个军中都有朝鲜族战士,其中第1、第7军的朝鲜族战士占到半数,不少还担任了军、师级指挥员,仅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就有李红光、李东光、朴凤南、许亨植等。名垂千古的“八女投江”中的安顺福、李凤善便是朝鲜族女战士。

1938年初,日军以第4师团为主,调集伪军3个旅又4个团,共5万余兵力,对活动在佳木斯地区的抗联实施大规模“讨伐”。4月,中共吉东省委决定抗联第2路军主力680余人西征,以打通与东南满抗联第1路军和挺进到热河的八路军的联系。

8月,第2路军所属第5军到达五常县,遭日伪军优势兵力的围追堵截,伤亡严重。第5军第1师突围后,决定向依兰、方正地区折返回到牡丹江沿岸。10月,第5军妇女团随第1师进至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畔。在异常艰苦的西征中,妇女团大部分官兵牺牲,此后又由30余人锐减至8人。她们是: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抗联第4军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那天夜里,部队露宿在林口县三家子北部的柞木岗。这里是牡丹江与乌斯浑河的分水岭,大、小关门嘴子山隔水相望。周围几十里人烟稀少,比较僻静,是抗联的秘密交通线。由于大雨滂沱,河水暴涨,渡船又都被敌人毁坏,部队无法渡河,准备次日拂晓由附近渡口过河,到依兰密营寻找第5军军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