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另类排行 >

美国历史上有哪些最重大种族暴力骚乱事件 黑人与白人分组对抗

2024-04-05 06:47:31 融颖子 阅读:70 评论:0

美国历史上有哪些最重大种族暴力骚乱事件 黑人与白人分组对抗

"美国被火与怒笼罩。"《华盛顿邮报》的标题言简意赅。

"弗洛伊德事件"仍在发酵, 火光冲天的街道、支离破碎的门窗、血迹斑斑的墙面……从西岸的洛杉矶到东岸的纽约,全美遍地烽火。

示威者焚烧警车、楼房、洗劫商店、抢夺枪械;警察射击橡胶子弹、挥舞警棍,动用催泪弹,在烟雾与火焰之中,警民对峙,一触即发。不少声音认为,这是美国近半个世纪以来发生的最重大种族暴力骚乱事件。

骚乱中的一幕幕,画面似曾相识。就如那首经典乡村音乐《Yesterday once more》。半个世纪以来,美国暴力骚乱事件的导火索都是"黑与白",而升级的深层原因又都是"贫与富"。

漫威2016年推出的《美国队长3内战》进行了一个"有意思"的分组对抗。

钢铁侠、黑豹、钢铁侠的"儿子"蜘蛛侠、幻世组成了红色阵营,这个阵营最大的特点就是有钱!而蓝色阵营,从美队、冬兵、猩红女巫到蚁人恐怕都是兜里没几个钢镚的主儿。

《纽约时报》对该片的影评是:在灭霸那样威胁巨大的敌人出现前,他们之间的内战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回首美国暴力骚乱事件,我们也几乎能得出一个肯定的答案:在"灭霸"出来之前,美国"内战"仍是无可避免。

1962年密西西比:军队一路打进校园

在废除种族隔离法案生效8年后,美国南方的种族隔离势力仍然强大。

1962年秋天,一名从军队退役的非裔男子詹姆斯·梅瑞狄斯(James Meredith)申请就读密西西比大学,却遭到密西西比州州长罗斯·巴尼特为首的白人种族主义分子强烈反对。

(图说:詹姆斯·梅瑞狄斯被护送至密西西比大学,成为该大学第一名非洲裔学生。)

骚乱发生于该年的 9月30日,美国时任总统肯尼迪委派军队"护送"梅瑞迪斯到该大学注册,并要求学校服从政府关于取消种族隔离的法律。

当晚,梅瑞狄斯在联邦司法部副部长和几百名法警护送下从大学西门进入。

2000余名反对者闻讯聚集校园,与法警爆发冲突,现场火光一片。卡车被烧、大楼被毁,一名法国记者和一名旁观者被打死,现场的警卫人员不得不发射催泪瓦斯。

当晚,肯尼迪下令驻扎在孟菲斯的联邦军队增援。军队突破重重围困,一路打进校园,造成40多人受伤。黎明前,骚乱终于被平息,200多名反对者被逮捕,共造成300多人受伤。

第二天,梅雷迪斯在执法警官的陪同下,正式注册入学。这一骚乱事件引起世界震惊,让美国的民权运动走向高潮。

1963年6月12日凌晨,肯尼迪发表了著名的民权讲话。在讲话中,肯尼迪将民权问题上升到道德层面,呼吁美国民众履行一百年前林肯总统的承诺,建立一个真正自由、平等的新国家。他所支持的《民权法》,在1964年7月2日成为了现实。

1967年底特律:暴力摧毁汽车之都,坦克上街

1967年7月,被誉为"汽车之都"的底特律发生了一场死伤人数众多的暴乱。

7月23日凌晨3点45分,警察突击检查一间位于12号街附近的无牌照酒吧,发现有82名黑人正在为两名从越南战争归来的军人大肆庆祝,便无理由地决定逮捕现场所有人员。白人警察的大规模逮捕行为引起众人围观,也由此点燃黑人社群的愤怒。

一直以来,底特律黑人被白人警察暴力相向、射杀的情况不断上演。就在骚乱事件发生前一个月,一位黑人运动领袖在底特律黑人艺术季上发表谈话称,"我们要让白人知道,这场游戏的名字叫做'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杀人就要偿命!"

正如他所言,触发后的暴动几乎失控,愤怒的黑人们投掷石块肆意纵火,城市多处陷入火海。密歇根州州长乔治·罗姆尼为尽快平息暴乱,下令密歇根州国民警卫队进入底特律,并要求时任总统林登·约翰逊派遣军队入城。

4500名美国陆军第82空降师士兵驻扎该市维持秩序,沿街设置铁丝网,坦克车上街镇压。

24日,《底特律自由报》刊登的头版这样写道:"暴民烧毁劫掠800多间商店,军队驻扎,紧急状态开始。"该文的标题上方还出现了这样一行字,"黑人领袖们恳求一个安全的城市。"

骚乱从7月23日一直持续到7月27日,共导致43人死亡,多数为黑人,且多为被射杀致死;1189人受伤,7231人被捕——当中有将近一半的人无犯罪前科,年纪最小的只有4岁。超过2000间商店、建筑受破坏。

骚乱平息后,美军仍然全副武装乘坐汽车执行巡逻任务,直到8月6日,国民警卫队和第82空降师才全部撤出该城市。

不少评价认为,这起骚乱规模仅次于南北战争期间纽约市征兵暴动,以及1992年的洛杉矶骚乱。

(图说:1968年华盛顿特区骚乱后的废墟)

骚乱过后,密歇根州和当地政府少数族裔工作人员数量显著增加,当地企业也发起了雇佣少数族裔的运动,并推动公平住房法实现,结束了种族居住隔离制度。

1968年马丁·路德·金遇刺:机枪架上国会山

1968年4月4日,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的洛兰汽车旅馆遭枪击暗杀。

田纳西州政府在事发后立即布置警力维持治安,尽管黑人民权活动家一再告诫黑人千万铭记非暴力信条,但这一事件仍然激起了群愤,引发了全美超过100个主要城市的抗议骚乱,从4月持续至7月,造成31人死亡,数千人受伤。

芝加哥、巴尔的摩、辛辛那提和首都华盛顿特区事态尤其严重,联邦政府军队介入。芝加哥动用了1万多名警察并实施宵禁,消防部门无力应对大量的纵火案,很多建筑被烧毁,而事后一些严重损毁的建筑也不得不被拆除。

(图说:华盛顿特区东北段H街第12街和第13街之间的一个街区沿线的建筑物被大火烧毁)

首都华盛顿暴乱持续了4天,游行人数超过2万人,时任总统约翰逊下令部署了1万多名联邦执法人员,包括1750名国民警卫队、海军陆战队和陆军,荷枪实弹护卫国会山和白宫。全市宵禁,禁售枪支和酒精类饮品。

4月5日,在暴徒撤退之前,白宫附近有两个街区几近沦陷——这是自南北战争以来,华盛顿特区所遇的最大一次占领行动。

分析称,此次骚乱实际上加大了种族隔阂,助推了白人为逃避废除种族隔离影响而向市郊迁徙的趋势,共和党趁机利用对于城市黑人犯罪的恐慌,呼吁恢复"法律和秩序",帮助尼克松在1968年大选中获胜。

1992年洛杉矶:20世纪最大规模的种族骚乱事件

1992年4月29日,被誉为"天使之城"的洛杉矶爆发了20世纪最大规模的种族骚乱事件,共持续6天,63人死亡,2300余人受伤。遭逮捕的人数超过11000多人,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

骚乱的导火索还要追溯到1991年3月,非裔青年罗德尼·金(Rodney King)因超速被捕,当地4名白人警察逮捕其后施加暴力——警察共进行了56次警棍敲打动作,其中33次击中金头部及身体,导致其面部与身体多处骨折损伤。这段暴力画面被当地一民众拍摄后转交给洛杉矶KTLA电台,其他电台也进行了广泛传播,引发当地民众强烈反感。

然而,一年后,当地陪审团在洛杉矶郊区西米谷(Simi Valley)宣布涉案的四名白人警察无罪。这一判决结果引起众怒,仅一个小时后,当陪审团返回时,暴乱便在洛杉矶街头上演。

洛杉矶成了"火中之城",到处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瘫痪和混乱局面一天内迅速蔓延到19个州。

1992年正值大选年,洛杉矶暴乱使时任总统布什心急如焚,他在电视讲话中说"我向你们保证,我会使用必要的一切力量来恢复秩序。"

美国政府派重兵镇压——加州州长宣布洛杉矶处于紧急状态,布什派遣4000余名联邦军队进城平息暴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亲临指挥。《洛杉矶时报》直言不讳地形容,"洛杉矶如同打了一场小型战争。"

事后,4名涉案警察被联邦法院以违反民权被定罪,判处30个月监禁。洛杉矶警察局局长辞职,当地警队中少数族裔比例得到提升。洛杉矶市政府向罗德尼·金赔偿380万美元。

2002年4月29日正值洛杉矶暴乱十周年纪念日,布什出席了当地举行的纪念活动并发表讲话,并同那里黑人社团举行会谈。布什说,他完全理解十年前的这座城市,因为这里发生了许多暴力,"太多的暴力事件给生命和财产造成难以置信的毁坏。"

2001年辛辛那提:"种族隔离最严重的城市"

2001年4月7日,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19岁黑人青年蒂莫西·托马斯因为多项轻罪被追捕,一名白人警察开枪将他打死。这起草菅人命案发生后,辛辛那提市居民极为愤慨,抗议示威随后演变成长达5天、全市范围内的种族暴力冲突。

当地约120家企业罢市,间接经济损失约1亿美元。直接经济损失达360万美元。一些无业青年打砸抢烧路边的商店和楼房,并用石块、酒瓶和铁罐袭击无辜的路人。

4月12日,辛辛那提市市长查理斯·卢肯宣布该市进入紧急状态,并强制实行戒严。时任总统布什向司法部长阿什克罗夫特下达指示,介入骚乱。

白宫发言人弗莱斯彻在紧急新闻吹风会上透露,"布什总统完全理解此次种族暴乱中所包含的强烈的感情色彩,所以他将与辛辛那提市以及俄亥俄州地方领导人们坚决站在一起,呼吁辛辛那提市民们保持冷静,能够采取非暴力的方法解决目前的局势。"

14日,数百名辛辛那提市黑人民众为托马斯举行了葬礼。葬礼结束后,大约5名警察在没有受到挑衅的情况下,使用鸟枪子弹、沙粒弹等"非致命"武器对付游行示威者,致使多人受伤,包括两名黑人儿童,令该市已趋缓的形势再度紧张。

辛辛那提市是美国俄亥俄州的南部重镇,约有33万人口,其中黑人居民占43%。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该市黑人居民有三分之二处于贫困线以下,失业率是白人的三倍以上,私有住房拥有率只有26%,因而,辛辛那提在美国一直被认为是"种族隔离最严重的城市"。

据美国《代顿每日新闻》2001年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俄亥俄州被调查的8个城市中,辛辛那提市警方草菅黑人性命的比率是最高的。自1995年以来,辛辛那提的警察在办案过程中误杀了15名嫌疑犯,全部都为黑人。

评价称,该事件是自1992年洛杉矶骚乱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骚乱。美国民权组织领导人珍妮·雷斯特曾表示,骚乱是对辛辛那提和这个国家的控诉,"似乎只有托马斯的血才能让我们看清这道社会的鸿沟。"

2013年、2014年两起骚乱:

白人警察枪杀非裔青年,大陪审团不予起诉

2013年佛罗里达州桑福德骚乱和2014年密苏里州弗格森事件极为相似,均是黑人受害者在警察执法过程中丧生,但涉事警察后来都安然无事,引发全国100多个城市民众抗议示威,有些地方演变成暴力骚乱。

2012月2月26日,佛罗里达州桑福德的社区协警乔治·齐默尔曼(George Zimmerman)在路上看到去便利店买了东西出来的非裔青年特雷翁·马丁(Trevon Martin),觉得他可疑,打电话报警后尾随。期间两人发生扭打,警察赶到后马丁已中弹死亡。

齐默尔曼被控二级谋杀,但2013年7月,其被宣布无罪释放,引发抗议热潮。桑福德则出现骚乱,数辆警车被焚。

图说:齐默尔曼(左)和马丁(右)

2014年8月9日,18岁非裔青年迈克尔·布朗(Michael Brown Jr)在密苏里州弗格森市被白人警察达伦·威尔逊(Darren Wilson)拦截,搜查后开枪打死。民众怒气顿时呈燎原之势,在美国34州90城蔓延开来,超过80人被捕。弗格森当地的警车和房屋被焚,学校和商场关闭,全城陷入骚乱。

据悉,弗格森镇拥有约2万余人口,其中三分之二都是黑人,但只有3名黑人警察。

美国时任总统贝拉克·奥巴马高调承诺将透明调查,要求民众克制,但并未有效平息延烧的民怨。8月16日,随着打砸抢暴力事件不断升级,密苏里州州长宣布弗格森进入紧急状态——派驻国民警卫队维持秩序,进驻弗格森的国民警卫队人数由700扩充至2200人,并在凌晨5点前实施宵禁。

这两起相隔不久的同类事件引发了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对种族歧视、警察暴力执法、司法不公等社会议题的关注。

这两起相隔不久的骚乱都发生在奥巴马任期内,作为美国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美国人总统,奥巴马在执政八年间,在立法和行政层面对警察执法的监督和警民关系改善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如他要求国会拨款,用于改善警察训练工作以及为警方安装随身摄像设备,以期恢复警方执法信誉。

但他认为,根深蒂固的种族问题并未有所改善,他在离职演说中这样说道,"这样的愿景,一个很好的理想,从来没有实现。我们还不在我们所属的地方"。

标签:骚乱 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