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另类排行 >

1.4亿年前的恐龙化石 远古时代亿年前恐龙化石

2023-06-11 18:35:18 文婉钰 阅读:140 评论:0

1.4亿年前的恐龙化石 远古时代亿年前恐龙化石

1.4亿年前的恐龙化石 远古时代亿年前恐龙化石

7月26日报道,当地时间7月25日,法国西南部查伦特,志愿者在一个古生物学遗址中挖掘出一只距今1.4亿年、长2米、重约500公斤的侏罗纪时期蜥脚类恐龙股骨化石。来源:中国新闻网

7月26日,媒体报道,科学家在法国发掘出巨大恐龙股骨。股骨长约2米、重约半吨,科学家认为它属于一头1.4亿年前的蜥脚类恐龙。专家称较大的骨头往往自己碎裂成小块,保存如此完好的股骨实属罕见。

现场图

现场图

相关报道:中国南通惊现一对1.4亿年前恐龙化石

近日,应相关单位邀约来到江苏省南通市一私人藏馆参加艺术交流。藏馆负责人张冠宇揭开一块红布,下面露出一个巨大的玻璃箱子,一对双龙化石呈现在大家面前。据张馆长介绍,这是一对双龙化石,公龙长112厘米,宽62厘米,高67厘米,母龙长108厘米,宽48厘米,高60厘米,总重约30公斤。

同行有一位专研考古领域的曾教授,曾教授说,化石属自然埋藏于地球层里石化了的生物机体遗迹或遗物,据科学家探索发现,远古生物的遗体、遗骸大概只有万分之一能保存成为化石的机会,而绝大多数埋藏于地层深处,只有极少数裸露在地表岩层上的才能被人们发现,但其绝大多数又是生物残缺的碎块,很难了解其形态和全貌。曾教授强调,这绝对是一个好东西,可以说是旷世奇珍,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发挥他的作用。

经过多方努力,于2016年,张馆长终于找到了国内鉴定化石的权威单位和权威专家,获得了两份极有分量的鉴定证书。中国地质博物馆鉴定这对双龙化石为:食草性鹦鹉嘴恐龙,生活在距今约1.4亿年的早侏罗纪至晚白垩纪。国家文化部下属的中国艺术品鉴定委员会著名专家朱桂斌的鉴定结论是:距今约1.4亿年的早侏罗纪晚白垩纪的鹦鹉嘴恐龙,是不可多得的化石精品,极具收藏价值,是传承保护收藏的佳品。

为什么说这一对双龙化石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专家科普道:研究恐龙化石有利于增进对生物环境的理解,从而为人类生存带来新的希望。作为远古生物存留的恐龙化石,其价值在于:可以探究远古时代的生物以及远古时代的环境。研究远古生物,可以了解人类是从哪里来的,生物链是如何构成的,什么样的遗传性“基因”能够在衍化中脱颖而出,从而避免灭绝。研究远古环境,可以了解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变化的。在全球变暖的今天,地球生物会迎来什么样的挑战。人类应该如何作为,才能获得更多生机。当然,除了科学研究价值外,收藏这对双龙化石还有传统教育、经济开发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专家介绍,这对龙化石有它的独特之处。虽然国内外发现的恐龙化石多的是,但成对的双龙化石状态存世的极为罕见,而能够如此生动地记录生活细节的有形绽放出无形的原有生物自性心理,全世界绝无仅有。

罗丹说:“完美,就是去掉一切多余的东西。剔除包裹在外的石层石粉,尘封上亿年的双龙化石赫然在目,精彩生动,无与伦比。这不是人工艺术,而是天公造化,神工手笔。”

如何保护并开发利用,活化这一对双龙化石,这是张馆长心心念念最重要的事情。他期待有识之士的合作加盟,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科学家关注、研究这对双龙化石,更加精确地解读其中蕴藏的科学内涵,从而为人类的生存、环境的保护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关报道:探秘世界最大恐龙化石群:分布1500平方公里

工作人员正在现场挖掘恐龙化石

这是已修复组装完成的体长约21米、高约10米的鸭嘴龙化石骨架

科考人员在新近发掘的500米长的化石长廊清理保护恐龙化石

“这是鸭嘴龙头部化石,有1.47米长,是目前发现最大的化石头骨。”王海军指着巨大恐龙化石复原骨架对《科学时报》记者说。在诸城恐龙涧化石修复大厅,长22米、高11米的鸭嘴龙是恐龙涧的“镇馆之宝”。

山东诸城因有罕见的恐龙化石群,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就被世人所关注。而第三次大规模恐龙化石发掘至今,最大恐龙化石群、最大鸭嘴龙、最大恐龙足迹化石群等一系列新发现,已使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龙城”。

7000万年前,莱诸盆地庞大的恐龙家族为何突然灭绝?是什么原因造成不同时期、不同属种的恐龙化石层叠在一起?

分布1500平方公里新属种达10个

在库沟恐龙化石长廊,记者看到,长500多米,均深30米,呈45度斜坡分布,形形色色的巨型恐龙遗骸不规则镶嵌在灰褐色的岩石中,化石密布的坡面像一面巨幅浮雕。经中外专家证实,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恐龙化石群。

诸城恐龙化石资源丰富,全市13处镇(街道)已发现恐龙化石点多达30个,分布面积1500平方公里。自第三次大规模发掘以来,发掘面积达2.3万平方米,出产恐龙化石2万多块,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恐龙化石埋藏地。

目前,已装架起体长超过20米的“巨大华夏龙”鸭嘴龙骨架,堪称“世界龙王”。截至目前,已发现库沟恐龙化石长廊、恐龙涧化石隆起带、臧家庄化石层叠区等三处大规模恐龙化石埋藏地,发现恐龙化石15000多块,构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恐龙化石群。

专家考证,这些恐龙化石群形成于约7000万年前,属中生代白垩纪晚期,化石的典型性、稀有性及代表性非常突出。

“这里的恐龙种类繁多,目前发现的恐龙属种至少已达10个,包括3种角龙,3种暴龙,至少两种以上的鸭嘴龙,以及甲龙和虚骨龙等,还有一些从未见过的新属种。”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介绍说,诸城恐龙化石埋藏丰富、种类齐全、保存完好,为世界罕见。

“诸城中国角龙”的名称就是由徐星命名的。它是一个大型角龙的新属种,徐星的论文发表在《科学通报》(英文版)2010年第55卷第16期上,题目是《中国发现的第一个角龙科化石和它的生物地理学指示意义》。

徐星认为,“诸城中国角龙”是北美地区以外发现的唯一真正意义上的角龙化石,它的出现动摇了整个角龙科恐龙分类学和演化关系的基础,证实了亚洲同样存在晚白垩进步的角龙科恐龙,模糊了尖角龙和开角龙的分类界限,并提供了许多关于非角龙科恐龙到角龙科恐龙形态转变的重要信息,填补了角龙研究领域的空白,对于恐龙生物地理学将产生重大影响。

诸城恐龙的暴露面积之大,或是美国犹他州国立恐龙公园的两倍以上。据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赵喜进估计,目前已经发掘出的恐龙化石,从规模上还不到全部的一半,更多问题会随发掘深入不断揭晓。

恐龙灭绝或与自然灾害有关

恐龙的灭绝,依旧是地球进化史上的一个未解之谜。

记者在挖掘现场看到,此地产出的恐龙化石大多受化石埋藏地层矿物质长期物理渗透而呈现出多彩颜色。如灰紫色化石是由于岩层中含有少量的低价铁与高价铁的混合物;灰绿色化石是由于岩层中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铁;褐黄色化石是由于岩石中含有长石砂岩等。

此外,恐龙涧一带的地层是晚白垩纪王氏群的地层,距今约8000万年左右,砂岩中有河道沉积结构。

研究发现,恐龙骨骼形成化石的几率是千万分之一,然而诸城地区有这么多白垩纪晚期的恐龙化石遗存下来,并且集群化地埋葬在一起,说明它们在同一时间内大规模死亡。

“有可能是一次特大海啸引起的。”王海军说。在他看来,诸城地处黄海附近,在远古时代这里离海岸线较近,极有可能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引发的太平洋高达上百米的巨大海啸,覆盖了整个东部区域,造成了诸城恐龙的灭绝。

“经过对诸城恐龙涧一带的地质研究发现,附近没有火山喷发形成的岩浆层和熔岩。因此,巨大火山喷发导致诸城恐龙灭绝一说,就目前的研究来说还没有直接依据和佐证。”王海军补充说。

此外,从发掘现场看,也有水流作用存在的痕迹。如果不是海啸,一般的暴雨、洪水或者泥石流不足以给恐龙造成大面积的致命伤害,充其量也是局部的。

当然,王海军也指出,关于海啸一说还仅仅停留在推测的角度,需要有大量的科学佐证,结论方正式成立。

王海军说,诸城产出的恐龙化石数量之多,说明晚白垩世的诸城地区恐龙密集,是一处大规模的恐龙聚居地。这些新发现意义重大,对于研究白垩纪晚期古环境变迁、古生物进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考价值;对于破解发生在那一时期的恐龙灭绝之谜,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研究资料

标签:化石 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