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透过《十二怒汉》,探寻潜藏在人性中的良知

2020-02-28 18:01:45 暂无 阅读:1921 评论:0

1957年对于电影行业来说是丰收的一年,这一年诞生了许多优秀的电影,《十二怒汉》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因为年代久远,所以很多人没能看过这部佳片,今天我们透过电影,一起探险潜藏在人性中的良知。

透过《十二怒汉》,探寻潜藏在人性中的良知

01 故事背景

故事围绕一宗弑父案件,男孩从小被父亲家暴,这天他买了一把弹簧刀,而他的父亲却在当晚午夜被发现死在了家中,胸口正插着那把弹簧刀。因为有两名目击证人都指认男孩的罪证,所以在“人证物证俱全”下,法庭宣判了男孩的死罪。

透过《十二怒汉》,探寻潜藏在人性中的良知

但在场的12名陪审员,必须要一致投票男孩是有罪的,但凡其中有一人认为男孩无罪,那男孩就不能被执行死刑。

引申:1957年是二战结束的第12年,二战剥夺了5500万人以上的生命,即便战争结束,战后的伤痛却一直无法消去。伤痛让人反思,让人更加的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也让人珍惜每个鲜活生命的宝贵。

透过《十二怒汉》,探寻潜藏在人性中的良知

法院的陪审团则是那个时期的新产物,代表着世人对生命的尊重,这是从“人证物证俱全”,到“科学证据指向”的过渡产物,这也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电影中,导演非常巧妙的设计了三段天气环境,来衬托陪审团的讨论过程与结果走向,这里也同样以天气为引,探讨三个天气环境下人性良知的苏醒。

透过《十二怒汉》,探寻潜藏在人性中的良知

02 暴风雨欲来

庭审结束,12人的陪审团来到休息室。因为暴风雨欲来的闷热,几乎每个人都忙碌着用手帕擦去脸上的汗珠。而墙上的风扇也正好坏了,似乎连房间都觉得自己闷热,想要他们快点投票,然后把人清空。

透过《十二怒汉》,探寻潜藏在人性中的良知

在这样烦躁的环境下,再加上庭审时“人证物证俱全”,所以几乎陪审团的所有人,都想快点投票,然后离开这个闷热的房间。

在大家的意见下,很快他们跳过讨论环节,直接进行了第一轮投票。11个人投了男孩有罪,而只有陪审团的8号投了无罪票,虽然8号也说自己暂时还证明不了男孩无罪,但至少他觉得大家应该先讨论一下再行使投票的权力。

透过《十二怒汉》,探寻潜藏在人性中的良知

人性的良知在8号身上率先展现,不经过评审团的讨论程序,直接认定男孩有罪,他们可能会冤枉一个鲜活的生命。

8号的良知,让在座的12人被迫展开对案件进行讨论,因为对案件进行重新梳理,之前看似那些牢不可破,可以直接指认男孩是凶手的证据,却变得可疑了起来。

透过《十二怒汉》,探寻潜藏在人性中的良知

疑点一:插在男孩父亲胸口的弹簧刀是斜向下插入的,而男孩的身高比父亲矮,按照用刀习惯,面对比自己高的父亲,刀口斜向上刺入显然更加省力,这个疑点被抓住后,其中一部分人转而投了无罪票。

透过《十二怒汉》,探寻潜藏在人性中的良知

通过对案件的进一步讨论以及再次进行投票,最终形成了6比6的局面。

03 大雨倾盆

这场大雨的到来,房间里马上变得凉快了起来,之前匆匆投票,想快点离开的评审员,也被大雨禁足在了房间。

大雨让所有人都变得更加冷静,更加深入的讨论也随之而来,似乎连上天也被8号的良知打动。

透过《十二怒汉》,探寻潜藏在人性中的良知

疑点二:第一位目击证人是一位老人,住在凶手家的楼下,他称自己听到楼上的一声尖叫后,自己从床上爬起来,15秒后走到门口时,刚好碰到了匆匆下楼的男孩,而男孩的脸上也显得神色慌张。

但这个15秒,却刚好成了他说谎的漏洞。通过陪审团的测试,老人是一只脚残疾,从床的位置走到门口却需要41秒的时间,显然老人的证词并不可信。

透过《十二怒汉》,探寻潜藏在人性中的良知

疑点三:第二位目击证人是一位中年妇女,住在凶手家对面的房子里,中间还隔着一条铁轨。她称自己午夜时透过飞驰的火车车窗,目睹了男孩弑父的过程。

通过陪审团的分析,中年妇女在出庭指证时化了妆,鼻梁上的两处凹痕可以看出,她因为爱美的缘故而没带眼镜(那时还没发明隐形眼镜)。

而案发时正是午夜,人在睡觉时是不会戴眼镜的,所以中年妇女又怎么可能目击到男孩的脸呢?并且他们之间还隔着一辆飞驰的火车。

透过《十二怒汉》,探寻潜藏在人性中的良知

疑点四:将两个目击证人的证词结合起来,其实也能攻破老人的证词,因为火车行驶时轰鸣声极大,这时候人耳只能听见这种轰鸣声,其它的声音则会被淹没在这巨大的声响里,老人在这时应该听不见楼上的叫声才对。

经过接连的讨论和投票,先是形成了9比3,然后变成了11比1的比例来投男孩无罪。

透过《十二怒汉》,探寻潜藏在人性中的良知

最后一个坚持投有罪的人,是一个对自己儿子有不好印象,因为自己儿子的一些不良举动,他坚持认为孩子都是不服教养的人,最终也很容易走上歧途。

但这位陪审员交代了自己儿子的过错,以及这些年对儿子缺乏教育的自责,最终他在评审员的劝诫下得以释怀,最后痛哭流涕的投出了男孩无罪的一票。

透过《十二怒汉》,探寻潜藏在人性中的良知

期间让我感动的是11号的表现,7陪审员为了快点结束讨论离开,他之前一直坚持有罪,而改投了无罪。他的这个举动引起了11号的强烈责骂:谁告诉你有权这样玩弄一个人的生命,如果你投无罪票,必须相信这个人无罪,而不是因为受够了,如果你认为有罪,那就投有罪票。

透过《十二怒汉》,探寻潜藏在人性中的良知

04 天空放晴

从所有人都觉得男孩有罪,只有8号保有良知的想要讨论再行投票,到9号老人对8号道义上的支持,最终一步步发现其中的诸多疑点。看似牢不可破的“人证物证俱全”,最终变成了所有陪审员都投出了无罪判决。

案件的结果是小男孩将被判无罪,12名陪审团进过激烈的讨论,最后拯救了一个男孩的生命。

透过《十二怒汉》,探寻潜藏在人性中的良知

天空放晴,投票结束后他们各自从庄严的法院离去,在门口没有做任何的告别,因为事先他们都不互相认识,他们只是法院临时从各行业请来组成的临死陪审团。

05 主题:并非是案件真相,而是人性的良知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刑侦电影,电影最后也没有给出男孩到底有没有罪的结论。陪审团可能救下了一个被冤枉的男孩,也可能放走了一个真正的凶手。因为电影的主题并不是男孩到底有没有罪,而是男孩不该被轻易定罪。

透过《十二怒汉》,探寻潜藏在人性中的良知

电影中的几条线索,其实只需要进一步侦探就能得出结果,但电影并没有这样做。1957年的律法体系还并不健全,判断一个男孩是否有罪,居然要靠12名陪审员投票,这在今天看来显得十分可笑。

电影让这个案件悬而未决,是因为陪审团展开激烈的讨论,发现了案件的疑点从而拯救了男孩的生命,这这个结果本身比案件的真相更加重要。因为电影要探讨的不是案件的结果,而是藏在人性中的良知,一种对生命敬畏的良知。

透过《十二怒汉》,探寻潜藏在人性中的良知

只要有一丝可能,律法就不应该结束男孩的生命,因为法律的本质不是惩戒每一个坏人,而是不冤枉任何一个好人。

但电影的主题并不是案件的真相,电影探讨的是人性,以及藏在人性中的良知。他们12个人从头到尾都没有名字,只有一个简单的数字代号,他们来至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他们却代表了整个社会,他们手中的无罪票,是文明的发展,是社会良知的苏醒。

透过《十二怒汉》,探寻潜藏在人性中的良知

06 证人的代表性:伦理道德

老人的41秒和近视的中年妇女,两人的证词漏洞都被找到,这就说明了,在伦理道德约束下,弑父本就是罪大恶极,所以很多人在伦理道德面前,本身就想男孩付出生命的代价。

两个目击证人分别是老人和中年妇女,他们在电影中是伦理道德的代名词,而12位陪审员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则象征着时代的理性觉醒,是良知让他们从伦理道德的约束下救下了男孩的性命。

透过《十二怒汉》,探寻潜藏在人性中的良知

07 无声的台词:此时无声胜有声

之前在评审团的讨论进入僵局时,坚持有罪一方和坚持无罪一方谁都无法说服谁,其中10号是坚持有罪的资本家站起来发言,10号称自己见过平民窟出生的孩子,这些孩子天生缺乏教养、习性恶劣,也是犯罪的高发人群,然后发表了一连串歧视贫民阶层的话语。

在10号发言的同时,陪审团的其他人一个个的站了起来,背对着10号默不作声,纷纷用无声的方式对10号的言论表示反对。

一个有钱人谩骂着穷人的卑贱粗鄙,其他人纷纷离开座位,背对着他,表示了无声的抗议。

透过《十二怒汉》,探寻潜藏在人性中的良知

电影的这个桥段在讨论中显得十分奇异,但实际上是导演的预指。

纵然男孩出生在平民窟,难道他就不配得到公平的审判吗?

导演在这里,借男孩的贫民身份,向历史中那些出身卑贱,却受到权力压迫,被迫承受冤案的人们,发出了一声长长的悲鸣。

电影在这里沉默了很长时间,此时无声胜有声。

08 写在最后:生而为人的渺小与伟大

其中有一个细节非常重要,也被很多人忽视掉了。评审团从证物那里拿到的那把弹簧刀,并没有放在密封袋里,而刀上的血迹也被清洗过,评审员拿弹簧刀时也并没有戴手套,刀柄上只是绑着一个标签。

透过《十二怒汉》,探寻潜藏在人性中的良知

这说明了不仅当时的律法体系不健全,就连对证物的看鉴也都非常随意,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可能会诞生许许多多的冤假错案。如果律法健全,男孩被长期家暴而弑父,可能未必会判死罪。

《十二怒汉》那个特殊时代的电影,虽然里面的许多情节设定,只属于那个特殊的时代,但如今看来,其中暗藏的人性觉醒,对人性良知的讴歌,则是每个时代都共存的。

透过《十二怒汉》,探寻潜藏在人性中的良知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尊重内心的良知,在大自然面前或许我们也很渺小,生而为人我们也可以很强大,这份强大不在于我们具有多么大的力量,而在于我们重不忽视渺小。

电影中男孩的生与死,对于这12位陪审员来说,只是一念之间。但最终良知让他们没有忽视这个小生命,从而12人经过反复讨论达成一致,从恶魔手中救下了一个花季少年的生命。

透过《十二怒汉》,探寻潜藏在人性中的良知

真实的电影远比文字精彩,影片中对人性、良知、文明的探讨也更加深刻,豆瓣9.4分,23万人打出5星好评,本就是电影关于人性的光辉、文明的发展、以及良知的多重致敬。虽然电影的年代已经久远,但电影所传达的思想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