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很多手艺失传了,电影的匠心如何维持(2)

2018-12-07 07:58:53 网络整理 阅读:115 评论:0

因为科技发展而失传的,还包括木工、漆工等在内的不少特种工艺。桑弧当年拍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十八相送”那个片段用了一个手绘的背景,,非常漂亮,但是现在具备这种手艺的匠人已经找不到了。石川提起自己几年前为上海电影博物馆策划布展的时候,邀请了不少原先电影厂的老师傅来帮忙,比如四楼《马路天使》的缩微景观,就惟妙惟肖地还原了当时片场的场景、物品与人物。“那些师傅特别开心,因为很久没有用武之地了。”

工种和技艺的消失,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发展的结果——比如因为有了3D打印,剧组得以不依赖人工而更快地制作和还原特殊道具。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一些仍然存在于行业中的岗位,专业水准似乎也不可避免地降低了。

华东师范大学广播电视学系副教授沈嘉熠本科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在她看来,技术进步给电影工业带来的一大变化,就是业界对于许多工种的技术要求发生了变化。简单说,就是很多岗位的工作都可以通过后期制作来完成或者调整。她以顾长卫为例:当年他拍一部电影,摄影师现场准备着两千片滤镜,随时准备应对镜头对光影的不同要求,现在不需要了。同样的,因为有了庞大的数字声音素材库,拟音师不需要再去琢磨如何用黄豆或者开了口的旧皮鞋模拟各种声音效果。

高科技时代的电影工业,更需要匠人精神

业内人士指出,科技的发展一方面为电影工业提供了新的引擎,另一方面导致了一些工种和技艺的失传,尽管令人遗憾,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但如果胶片时代确立起来的工业标准和专业态度,也随着工种和技艺一起消失,这是我们在电影工业发展的过程中真正需要警惕的事。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是目前中国电影行业中唯一一个国家级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机构。该所高新科技研究部主任刘达注意到,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已经率先完成了胶片电影向数字电影的转换。目前中国数字银幕的总数达到六万块,位居世界第一。但与此同时,我们在影片的制作质量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少差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