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从《红孩子》到《八子》:硬核的苏区故事 不变的红..怀

2019-07-05 06:29:54 暂无 阅读:1074 评论:0

战争史诗催泪巨制《八子》震撼上映,这部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影片,由有名导演高希希执导,刘端端、邵兵、岳红、何润东等重量级演技派演员主演。影片以中央苏区赤军第五次反“围剿”时的真实故事为原型,讲述了江西瑞金沙洲坝七堡乡的杨家,为了守卫中央苏区实现革命幻想,八个儿子决然列入赤军,奔赴疆场悉数牺牲的悲壮故事。

影片从年老杨大牛在疆场上浴血奋战、幼弟满崽踏上寻兄参军之路起头,着眼细微到人物心里的蜕变,又宏观到战争场景的整体把握,显现了骨血相连的母子情、不离不弃的兄弟情、忠心耿耿的家国情,情节无一不让人动情悱恻。

从《红孩子》到《八子》:硬核的苏区故事 不变的红..怀

在两个多小时观影和二刷中,笔者的思路难以平复,不禁回忆起60年前同样反映中央苏区艰辛斗争的影坛经典——《红孩子》,具有千丝万缕的耦合点。《红孩子》讲述了1934年赤军北上抗日后,一群“黄口孺子”的孩子组建游击队,与..匪兵机智周旋、英勇斗争的故事。该片风靡大江南北数十年,影响激励了几代人,主题歌《共产儿童团歌》也随之广为传唱,耐久不衰。

温情表达,讲述硬核的苏区故事

两部影片都取材于上世纪30年月在赣南中央苏区真实发生的故事,在中国的战争片中,都可谓是一个时代的标杆,尽管拍摄手艺、片子特效和建造投入都千差万别,但其示意的苏区儿女为了新中国不分老幼、不吝价值的故事同样硬核。所分歧的是,为了故事线的生动演绎。《八子》加倍突显人文眷注,包罗脚色对话、人物个性塑造以及思惟改变升华等方面加倍相符人们的认知,片中人物加倍丰满,节奏升沉间,将这部主旋律片子打造为布满温情的天然表达体式。

从《红孩子》到《八子》:硬核的苏区故事 不变的红..怀

存眷细节,复原残暴的战争场景

把美妙的器材扑灭给人看,谁人年月的残暴被描绘得极尽描摹。《红孩子》和《八子》都做到了。这些鲜活的生命是怙恃的儿子,是闺中想念的情郎,甚至是脖子上挂着项圈、走路尚且踉跄的孩子,而扑灭这一切的祸首就是战争。《红孩子》中“黑夜夺枪”“胜利突围”等场景加倍留意对“红小鬼”英勇机智的描画,对于真实战争的显现留有较大余地。然而,《八子》中杨大牛率领的三排从头打到尾,攻击战、戍守战、森林战、狙击战、白刃战、夜间战、炸炮阵、炸吊桥、挖地道、..,斗争接连不断,疆场上伤亡枕藉,生命逐个磨灭,固然在使用的兵器和个体情节上有些许牵强,但描绘斗争攻防仔细入微,对疆场的还原度极具高水准,真实反映出扑灭美妙的残暴。

从《红孩子》到《八子》:硬核的苏区故事 不变的红..怀

戳中泪点,沉浸于不变的红..怀

1958年上映的《红孩子》陪伴着好几代人的成长。在片子院、晒谷场、校园里和家里第一台是非电视机里,笔者往往回忆起苏保和他的伙伴们在岩洞里打闹、在村里阻击仇敌的场景,心里便久久无法平静。现在,走进设备优良的片子院里,旁观兼具视觉震撼和动听故事的《八子》,感触战争中彰显的人道辉煌,沉浸在杨母盼儿还家的场景中,偷偷抹着眼泪。从《红孩子》到《八子》,影片所处的时代分歧,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提高,人们接管教育、获得力量的体式也在升级,而两部影片传递的红..怀永远悱恻于心。(沈海辉)

起原:中国青年网

编纂:戴文艺 编校:刘敏

值班主任:明心武 编审:陈昱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