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甘肃农业四十载:从“为吃饱发愁”到多产业居全国前列(2)

2018-12-18 09:31:41 网络整理 阅读:144 评论:0

李旺泽通过一组数字向记者展示40年来的巨变:1978年,甘肃农林牧渔总产值22亿余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0.93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8元。到2017年,农业增加值1063亿多元,增长了近50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76元,增长了80倍;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029.7元,增长了91倍。

“我从读书到工作就一直没有离开过一个‘农’字,自己亲身经历和参与了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农业农村发展的各个阶段,也亲眼见证了甘肃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李旺泽梳理称,甘肃农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大的历史阶段。

1978年至上世纪末,由“吃不饱”到丰年有余。李旺泽回忆道,在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冒险签订包产到户协议一个月后,甘肃陇南地区宕昌县哈达铺公社率先打破“大锅饭”,实行大包干,拉开了全省包产到户的序幕。“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甘肃农业四十载:从“为吃饱发愁”到多产业居全国前列(2)

图为12月8日,甘肃酒泉农户在温室大棚内忙碌。杨艳敏 摄

一方面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另一方面努力探索旱作农业之路。李旺泽说,特别是针对甘肃干旱少雨,水资源极度匮乏的现状,全省民众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有水路走水路、没有水路走旱路,水旱不通另找出路,苦干加实干,在贫瘠的土地上开创了符合甘肃实际的旱作农业之路,上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温饱的目标。

李旺泽说,本世纪初到2010年前后,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等支持西部发展的政策,同时中央大力推进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新农村建设举措,不仅全面取消“三提五统”和农业税,而且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给农民带了看得见的物质利益,再次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