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紧日子”来了?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里的两个5%,有什么特殊信号 | 两会观察

2019-01-28 07:02:56 网络整理 阅读:174 评论:0

摘要:开支也好、流程也罢,政府自身的种种“减法”,都不是“为减而减”,好像一个指标放在那里,达标过线就大功告成了。

“紧日子”来了?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里的两个5%,有什么特殊信号 | 两会观察

《政府工作报告》的数据,每每耐人寻味。在2019年上海市政府的工作报告中,除了“6%—6.5%”的经济增速预期目标,最耐人寻味的,或许是两个“5%”。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这个预期数字,是近年来最低的;“政府部门的一般性支出一律压减5%以上”,这个刚性表述,则是近年来最硬的。据说“一律”二字是反复酝酿后特别加上的,压减开支的决心可见一斑。

谁都明白,政府要过“紧日子”了。当然,这不单是上海一地的事。不久前,财政部部长刘昆在接受央媒采访时就明确说,政府要过紧日子,要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取消低效无效支出,该减的一定要减,“对于不该花的钱,财政部门就要做‘铁公鸡’一毛不拔”。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都让“紧日子”顺理成章。政府过“紧日子”,为的也是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对此,,预算安排中一系列相关的压减,已经说明问题。

但“紧日子”要“紧”的,还不只是账面上的开支。

多年来人们日渐熟谙一句表述: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市场活力的“乘法”。能换来“乘法”的“减法”,内涵显然要更宽泛。要“减”要“紧”的不仅是“钱”,更是成本——既有行政成本,也有行政主体带给市场的制度..易成本,以及行政决策产生的社会成本。

换言之,政府要厉行节约,更要减税降费——这是向市场“让利”;更要简政放权——这是向市场“让空间”。这本身就是改革的大势所趋,而愈是过“紧日子”的环境里,对这些的呼声就愈是迫切。

此番上海调低财政收入增幅预期,除了充分考虑经济面临的现实压力,很大程度上也有减税降费的因素。《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承诺将“实施更大规模减税、更明显降费”,以减轻企业负担。对不少自诩在“过冬”的企业而言,这无疑是“春天”的信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