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20%增速的诊断行业:整合诊断大势所趋,“4+7”是否黄雀在后?

2019-11-17 03:21:12 暂无 阅读:1185 评论:0

20%增速的诊断行业:整合诊断大势所趋,“4+7”是否黄雀在后?

William J.Mayo,M.D.曾说:“患者的最大利益是我们最根本的关注点,为了让每位患者受益于知识的进步,(学科之间的)合作是必要的。”

亿欧大健康11月17日消息,昨日,2019新诊断国际高峰论坛在上海举办,由药明奥测与Mayo Clinic Laboratories联合主办。本次大会聚焦整合诊断,共商跨界融合、协力赋能,共同打造临床诊断新生态。

整合诊断正在重塑行业未来?

“实验室整合诊断是Mayo Clinic150多年来医疗服务模式持续成功的奠基石。”Mayo Clinic检验及病理学系主席、Mayo Clinic Laboratories总裁William G. Morice博士表示,“基于临床与实验室大数据建立的诊疗路径和算法,催生出全新的前沿诊断项目,并持续拓展临床医生对疾病及其诊疗方法的认知与理解,从而不断提升诊疗服务水平。”

在他看来,整合诊断正在重塑医疗行业的未来。

“而整合诊断是精准医疗的基础,高效率、高性价比的诊断方式将为推动整个医疗行业的变革发挥重要作用。”世界胃肠病组织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委吴开春在论坛上指出。

以慢病为例。据国家卫计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现有的慢性病患者已接近3亿人,每年增加1000万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慢病患者群体。然而,首先,慢病发病机制、病因等异质性高,现有分型体系难以预测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发展及预后;其次,慢病诊疗、风险评估等受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多因素影响,需整合多因素分析;最后,慢病病程长,并发症多,需进行从疾病筛查、确诊、治疗用药、康复到疾病管理的全病程风险管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临床医学院执行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翁建平教授表示:“糖尿病这样的慢病需要精准预测、精准诊断、精准治疗和精准管理。没有精准,我们看到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的负担是很重的。我们需要整合多组学检测信息、患者自身多因素分析、疾病全病程诊疗数据等,更早地预测发生,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采取整体的疾病管理方式。”

基于Mayo Clinic的整合诊疗理念与经验,药明奥测建立了融合多..、多组学技术能力与临床诊断大数据的整合诊断服务..。其核心产品疾病诊断赋能包,涵盖血液、肿瘤、遗传、心脑血管、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的诊断解决方案,包括临床诊断技术、诊断路径与算法以及基于临床应用的医学内容体系,具体应用场景包括早筛早诊、精确诊断、辅助决策及预后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姜杰玲博士介绍,瑞金医院血液科正在通过药明奥测的创新..下,进行骨髓移植预处理药物白消安血药浓度监测临床研究,以期建立中国人群的用药标准,指导精准用药。

药明奥测首席执行官刘釜均博士表示,“药明奥测始终聚焦临床诊断,坚持研发创新,结合中国诊疗实际,推动整合诊断的临床实践。”

诊断行业:4+7的下一个目标?

整合诊断是大势所趋,至于行业的市场走向,云峰基金执行董事黄潇持乐观态度:“过去10年,诊断行业都呈高速增长,预计2019年中国IVD(体外诊断产品)市场规模可达723亿元,未来仍将维持20%的增速。”

他表示,国内IVD的多数领域进口品牌市场份额仍过半数,未来国产替代空间较大;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市场格局中,国内企业市场占比逐渐提高。

“在诊断行业,过去我们看到的都是像罗氏、雅培、西门子这样的公司,但是在过去的六七年里,中国涌现了一批技术驱动的新公司,大概都是几亿元收入量级的公司。而全球的市场格局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黄潇指出了其中的变化。

不仅如此,当前,在药品和耗材受到“4+7”打压的时候,医院的收入结构会发生系统性的变化,导致其向检验方面倾斜。医院需求端检验增速高于药品增速,带动供给端诊断企业和利润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高于医药企业。

对于“4+7”政策,行业中也有一个担忧:未来,药品和耗材的“4+7”会不会蔓延到诊断行业当中?诊断行业会不会出现增长失速的情况?

从医保局投入产出比或者投入收效比角度来看,黄潇认为,影响不大。去年“4+7”集采的几十种药品,其降价幅度在50%左右,都是大品种,收入量级达几十亿到百亿元,降价50%可以立马带来几百亿元的收入。耗材也是如此。而诊断行业,首先单个检测项目收入量级都比较小,大概就是几亿元的水平;其次还受到了仪器和试剂封闭绑定式的使用,所以集采存在一定的难度。此外,“4+7”即使蔓延到诊断上,对于一些高端、高速增长且有技术壁垒的子领域影响也不会很大。

不过,就目前而言,前景的广阔和市场空间的扩容也不能掩饰诊断行业面临着不少压力和困难。黄潇分析道,从两个角度来看,一个是医院端,一个是C端。医院端的检验科比较传统,医生们去接受新诊断的理念需要时间,所以医生教育会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国内诊断的..通过商务的方式去推广比较多,真正从学术上去做推广的能力还很欠缺。而 to C端,其挑战在于目前大部分消费类的新诊断,比如说像早筛,大家可能都自称双95的灵敏度,最后导致的结果是既有劣币驱逐良币,也有鱼龙混杂的情况出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