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保壳摘帽”预期逐步明朗 ST股步入炒作高峰

2019-12-05 00:14:10 暂无 阅读:511 评论:0

“保壳摘帽”预期逐步明朗 ST股步入炒作高峰

外汇天眼APP讯 : 12月3日A股市场翻红,尤其是ST板块强势崛起,多只ST股夺下涨停,业内人士指出,随着2019年即将收官,ST股的“保壳”、“摘帽”大计也基本明朗化,不过普通投资者参与这一概念的炒作仍然存在诸多风险。

ST板块迎来年底炒作高峰

12月3日,ST板块迸发出强大的上涨势头,截至收盘,ST指数上涨1.51%,138只ST个股,除去停牌个股外,有100只ST股飘红,仅18只ST股下跌。其中,ST威龙、*ST欧普、*ST猛狮、*ST大洲、*ST赫美、*ST九有、*ST仁智、*ST鹏起等17只ST股涨停。

“在12月这个时点上,ST板块往往会有一波行情。”华融证券投资顾问李佳表示,从历史经验看,ST板块的炒作高峰往往集中在三个时段,一是每年12月份,这个时段通常是ST公司动用各种手段“保壳”、“摘帽”的时间窗口,ST公司能否“保壳”、“摘帽”在此期间将逐渐明朗化。二是每年三四月份上市公司年报密集发布期间,ST股的最终命运将在这一阶段完全清晰。三是每年的五月下旬到六月上旬,达到“摘帽”条件的ST股将在这一时段密集“脱帽摘星”。

业内人士的分析也得到了市场的证明,12月3日涨停的ST股大多已经具备了“摘帽”的条件或者“摘帽”预期较为明朗化,比如ST威龙已经发布2019年业绩盈利预告,且每股净资产高于1元,已经符合“摘帽”的条件。

机构投资者提前潜伏“摘帽”题材股

尽管“戴帽加星”的ST板块,一向都是垃圾股的代名词,除了期盼获取暴利的游资外,很少有诸如基金这样的主流机构参与交易,但是公开信息显示,已有相当部分机构投资者已经在ST板块潜伏下来,布局其在岁末年初的这波机会。

据记者统计,结合上市公司三季报以及基金公司三季报披露的信息可以发现,截至三季度末,沪深两市已有45家公司在报告期内获得公募基金、阳光私募基金、券商、QFII、保险以及社保等机构投资者持有,机构投资者持有相关ST公司的股票总量接约13.58亿股,ST银河、*ST索菱、ST中南、ST厦华、*ST瑞德、ST天润、*ST中捷等ST股在三季度成为机构投资者的新宠,分别得到QFII、券商、社保、阳光私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建仓,仅ST中南便在三季度被国联证券首度买入3482.23万股。除了上述7只被机构投资者新建仓的ST股外,*ST盐湖、*ST富控、ST准油等7只ST股则在三季度获得了机构投资者不同程度的增持。

随着机构投资者对ST股关注度的提升,部分ST股甚至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机构重仓股,比如ST安通在报告期内吸引了包括平安信托*汇安990号集合资金信托、中证5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北京宏图昌历投资基金管理中心等机构投资者入驻,机构投资者持股量达到3.55亿股,占ST安通总股本的23.9%。

而在机构投资者持有的ST股中,有多只ST股已经初步具备“摘帽”的预期,以ST安泰为例,该公司前三季度得益于完成资产重组以及收回欠款,公司前三季度实现盈利约1.53亿元,公司“摘帽”的概率大增,进而获得摩根士丹利持有300.15万股。

投顾建议

炒作“摘帽”题材股仍需谨慎

李佳认为,在IPO常态化的背景下,市场上的壳资源价格确实在下降,但这并不否认部分ST个股年底具备摘帽的可能性,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债务重组、优质资产注入,抑或是业绩的凤凰涅槃等因素,都可能使得公司基本面否极泰来。ST“摘帽”概念股也因此可以给投资者带来明显的超额收益。但是从历史上看,很多“摘帽”股的炒作持续性不佳,这是因为部分ST股由于仅依靠变卖资产或政府补助实现业绩扭亏为盈,因此仍存在主营业务不突出、经营资金匮乏、盈利能力不强等风险因素,公司内在价值并未出现根本性扭转,因此原则上不建议投资者在“摘帽”形势明朗后长时间持有依靠非经常性收益脱困的ST股,相对而言,积极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主营转型或被借壳上市的“摘帽”股,其中长期投资价值更为明显。

申万宏源投资顾问谭飞指出,每年年底市场都会炒作一些“摘帽”概念股,投资者当前可选择受政策扶持、价格不高、盘子不大且“摘帽”前景明确的ST股,并对其进行组合投资,投入资金量较小的投资者可将资金平均分配,选择价格较低的3至5只个股。但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今年市场生态发生改变,监管层正在打击年末突击调节利润的行为,沪深交易所近期频频就相关事项问询上市公司,包括资产出售的交易动机、会计处理的合规性等,进一步强化上市公司监管。这也意味着今年市场对于ST股摘帽行情预期在降低,投资者如果要把握摘帽题材,一方面找会计指标改善持续性较强的摘帽标的,比如重点关注通过借壳上市、或资产置换,新增赢利点实现扭亏的标的;另一方面还需要结合市场的综合环境来考虑。

业内人士的分析也得到了市场的证明,12月3日涨停的ST股大多已经具备了“摘帽”的条件或者“摘帽”预期较为明朗化,比如ST威龙已经发布2019年业绩盈利预告,且每股净资产高于1元,已经符合“摘帽”的条件。

机构投资者提前潜伏“摘帽”题材股

尽管“戴帽加星”的ST板块,一向都是垃圾股的代名词,除了期盼获取暴利的游资外,很少有诸如基金这样的主流机构参与交易,但是公开信息显示,已有相当部分机构投资者已经在ST板块潜伏下来,布局其在岁末年初的这波机会。

据记者统计,结合上市公司三季报以及基金公司三季报披露的信息可以发现,截至三季度末,沪深两市已有45家公司在报告期内获得公募基金、阳光私募基金、券商、QFII、保险以及社保等机构投资者持有,机构投资者持有相关ST公司的股票总量接约13.58亿股,ST银河、*ST索菱、ST中南、ST厦华、*ST瑞德、ST天润、*ST中捷等ST股在三季度成为机构投资者的新宠,分别得到QFII、券商、社保、阳光私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建仓,仅ST中南便在三季度被国联证券首度买入3482.23万股。除了上述7只被机构投资者新建仓的ST股外,*ST盐湖、*ST富控、ST准油等7只ST股则在三季度获得了机构投资者不同程度的增持。

随着机构投资者对ST股关注度的提升,部分ST股甚至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机构重仓股,比如ST安通在报告期内吸引了包括平安信托*汇安990号集合资金信托、中证5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北京宏图昌历投资基金管理中心等机构投资者入驻,机构投资者持股量达到3.55亿股,占ST安通总股本的23.9%。

而在机构投资者持有的ST股中,有多只ST股已经初步具备“摘帽”的预期,以ST安泰为例,该公司前三季度得益于完成资产重组以及收回欠款,公司前三季度实现盈利约1.53亿元,公司“摘帽”的概率大增,进而获得摩根士丹利持有300.15万股。

投顾建议

炒作“摘帽”题材股仍需谨慎

李佳认为,在IPO常态化的背景下,市场上的壳资源价格确实在下降,但这并不否认部分ST个股年底具备摘帽的可能性,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债务重组、优质资产注入,抑或是业绩的凤凰涅槃等因素,都可能使得公司基本面否极泰来。ST“摘帽”概念股也因此可以给投资者带来明显的超额收益。但是从历史上看,很多“摘帽”股的炒作持续性不佳,这是因为部分ST股由于仅依靠变卖资产或政府补助实现业绩扭亏为盈,因此仍存在主营业务不突出、经营资金匮乏、盈利能力不强等风险因素,公司内在价值并未出现根本性扭转,因此原则上不建议投资者在“摘帽”形势明朗后长时间持有依靠非经常性收益脱困的ST股,相对而言,积极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主营转型或被借壳上市的“摘帽”股,其中长期投资价值更为明显。

申万宏源投资顾问谭飞指出,每年年底市场都会炒作一些“摘帽”概念股,投资者当前可选择受政策扶持、价格不高、盘子不大且“摘帽”前景明确的ST股,并对其进行组合投资,投入资金量较小的投资者可将资金平均分配,选择价格较低的3至5只个股。但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今年市场生态发生改变,监管层正在打击年末突击调节利润的行为,沪深交易所近期频频就相关事项问询上市公司,包括资产出售的交易动机、会计处理的合规性等,进一步强化上市公司监管。这也意味着今年市场对于ST股摘帽行情预期在降低,投资者如果要把握摘帽题材,一方面找会计指标改善持续性较强的摘帽标的,比如重点关注通过借壳上市、或资产置换,新增赢利点实现扭亏的标的;另一方面还需要结合市场的综合环境来考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