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关于中国游客在瑞典的遭遇,媒体本应更专业|荔枝时评

2018-09-20 06:06:06 网络整理 阅读:84 评论:0

整个周末都被一家三口在瑞典旅游时的遭遇刷屏了。此事一经媒体报道,立刻群情激愤,很多人指责瑞典警察粗暴执法,种族歧视等等。因为一开始的报道是这样的:

曾先生及父母凌晨抵达当地预定酒店,下午两点入住,当时是凌晨,于是要求酒店让他们付费在大厅沙发上休息,酒店不同意,态度恶劣还报了警,警方到来后,不听曾先生的解释,也不管曾先生父母身体不好,依然将一家三口“拖出酒店,扔在地上”,最后被带到了“几十公里以外郊外的一座坟场”。

看到这样的叙述,的确很容易让人愤怒。

但是很快,就从不同渠道披露出了更多事情的细节,有人甚至认为出现了“反转”。第一,所谓“几十公里以外的一座坟场”是夸大了,实际他们下车的地点是距离市中心五六公里的一处教堂花园,这里有地铁站,也有可以接待收容的教堂,并非荒郊野岭。这是欧洲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我们的墓园一般都离市区很远,的确大半夜的很荒凉,但是欧洲基本上教堂后面就是墓地,所以,说他们被扔在了“几十公里外的坟场”,是一种夸张性描述。第二,从后来流出来的现场视频中,可以看到警察抬他们出酒店,也可以看到曾先生母亲躺在地上呼天抢地的喊叫,甚至可以看到曾先生故意假摔的样子。这种行为,即使发生在中国大街上,也会让人侧目。这种形象,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前几天被网友痛斥的高铁霸座男。

关于中国游客在瑞典的遭遇,媒体本应更专业|荔枝时评

新闻报道有一个平衡性原则。美国著名的新闻学者(梅尔文·门彻)Melvin Mencher在其著作《新闻报道与写作》中指出:“平衡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之一”,“新闻报道必须平衡而公正,须把矛盾中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来”;对平衡所作的界定是:“尽可能给每一方,尤其是受到指证的一方说话的机会。”当我们报道的是有冲突矛盾的事件时,站在不同立场的人不管有意还是无意,都会只提供对自己有利的素材。那么,记者就需要甄别,需要求证,需要评判。媒体对于事件一方的描述,,不假思索全盘接受,这就出了问题。

在后续的报道中,媒体继续采访了当事者曾先生,他又补充了两个细节。一是,本应2日入住,他们1日凌晨到达。二是,曾先生说,前台工作人员允许他们暂时坐在大堂,将父母安排在酒店大堂靠里的座位后,曾先生外出寻找周围是否有酒店可以入住,此时,他在路上遇到一位同样没有找到酒店的中国女留学生。由于深夜室外气温仅有9度,加之附近有难民和醉汉不太安全,曾先生就带着她一起回到旅店暂时取暖。“这时旅店工作人员的态度突然变得恶劣”,要求这位中国留学生“必须离开”,接着要求曾先生一家也离开。

关于中国游客在瑞典的遭遇,媒体本应更专业|荔枝时评

这两个细节都和最初的报道有出入。1日凌晨到2日下午两点,中间隔了三十六个小时还多,这就不是等“几小时”就可以入住的事了,另外,最初酒店是允许他们坐在大堂的,而后来曾先生又带了一个陌生人回来,工作人员才要求他们离开。我们不确定曾先生的话是否准确,但至少已经说明,当事者的叙述本身都出现了前后不一致的问题,至少是有所隐瞒的。这就更加让人觉得,最初的报道十分不谨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