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

2018-10-27 06:39:19 网络整理 阅读:105 评论:0

“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

在成都宽窄巷子,外国记者们学写毛笔字。

本报记者 宦 翔摄

在国际铁路港挑选来自世界各国的商品,在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与“网红”国宝合影,在宽窄巷子里听戏品茶、学写毛笔字……接过成都递上的名片,“一带一路”中外媒体跨境采访调研行的记者走进了一个个精彩绝伦的世界。热情的成都,是外界观察中国的一扇窗。正如塞拉利昂《协和时报》记者马盖所说,“在这里,我们到了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

阿布达拉(《苏丹视野报》记者)——

开放高地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成都市规划馆,一块硕大的沙盘模型令我印象深刻。成都高新区——这块面向世界的开放高地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从无到有,一步一个脚印,中国人的规划能力确实了不起。高新区之所以能不断实现新的发展,根本动力是来自创新。

来中国之前,我只知道这个国家非常大——面积大、人口多。如今,我发现这是一个富有创新意识的地方。共享单车、手机支付,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都离不开创新。就连手机的应用都需要时常更新。这体现了应用开发者的聪明才干与创新激情。

我注意到,..主席本人非常注重创新。他多次在讲话中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并且鼓励创新。这为一个国家走创新发展道路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作为记者,我关注中国媒体的融合发展。在这个领域,很多创新的案例都值得思考和借鉴。例如,中国的媒体与主要社交媒体有机结合,读者获取资讯更加方便,也更有参与感了。我采访过人民日报社等好几家中国媒体,他们都在新媒体的开发和运营方面做出了成功的尝试。例如,设立专门的新媒体部门负责日常运营、打造契合受众需求的融媒体产品等。我将把中国同行的成功经验在我们报社推广,希望能尽快为报纸研发出一款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