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中国前驻德大使:欧洲对华部分负面言行无碍中欧合作共赢主流(2)

2018-07-10 21:05:51 网络整理 阅读:168 评论:0

中欧关系主流仍是合作共赢

首先必须肯定,当前中德、中欧关系,相对于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的复杂多变,还是比较稳定的,合作共赢仍是主流。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主要是:

第一,中欧之间没有直接的地缘政治冲突,也不存在历史遗留下来的纠葛。

第二,中欧经济上各有强项,欧洲的强项是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中国最大的强项是高速发展和拥有巨大的市场。任何产品再好,如没有市场也将成为过剩产能,只有通过市场卖出去才能变成财富。因此可以说中欧互有合作需求,相互补益、合作共赢的潜力和空间很大。特别是中国有近14亿人口购买力不断上升的市场,对欧洲的重要性不容低估。

第三,中欧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有共同利益,都有相互借重和合作的需要。特别是欧洲即便有称霸的野心但没有称霸全球的实力,也难以拧成一股绳反对中国。

第四,当今世界层出不穷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治理,,任何一国都不能独善其身或单靠自己力量来解决,只有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应对。

第五,中欧都有光辉灿烂、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相互有强大的吸引力,加强人文交流已成为双方增进相互了解、互尊互重的共同需要和必然趋势。因此,中欧关系仍然有巨大机遇和合作前景。

虽有负面因素,中欧关系仍可谨慎乐观

世界上的事物都有其两面。中欧、中德关系亦不例外。近一时期来,来自欧方一些人的负面言行和干扰因素增多。随着中欧发展状况反差进一步凸现,特别是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向强起来迈进,来自欧洲一些人的遏制中国发展的努力似有增强的趋势,成为令人关注的新动向、新趋势。其主要表现是:散布形形..的“中国..”和“中国渗透论”,为遏制中国崛起制造“依据”;散布中国“营商环境恶化”和投资环境“不对等”以及“强制转让技术”,借以限制对华技术转让和合作,并限制中国的海外投资并购;对我“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种种质疑,并毫无根据地指责“16+1合作”是“分裂”欧洲之举,等等。

所有这些负面言行的实质,是欧洲一些人根深蒂固的优越感及其“普世价值”受到挫折的反映,也是其零和思维作祟的结果。他们不是把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努力取得的发展成就看作是人类进步的表现,而是视作对他们的挑战和威胁。

展望中德、中欧关系的发展前景,我们可保持谨慎的乐观。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不断增强国力和保持国家稳定发展的条件下,只要我们保持政治定力,持之以恒地对欧洲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原则,努力管控好分歧,不回避必要的斗争,团结争取欧洲同我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前景仍然是光明的,即使可能不那么一帆风顺,争取欧洲成为我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合作伙伴仍大有希望。

(作者系中国前驻德国大使。本文节选自作者在同济大学举行的《德国发展报告(2018):默克尔4.0时期的德国何去何从》发布会上所做的题为“当前中德、中欧关系新动向”的主旨演讲,经作者本人审定。)

标签:中欧关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