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耳熟能详的乐曲背后,总藏着一段感人故事

2018-07-24 10:11:07 网络整理 阅读:133 评论:0

Story

1

误打误撞的《献给爱丽丝》

《献给爱丽丝》(For Alice)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贝多芬的大名绝对那是如雷贯耳,他是开创浪漫乐派先河的伟大作曲家。喜爱音乐的伙伴们都非常熟悉他的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和歌剧等大型作品。

但你可知道,他为数不多的器乐小品也是光芒闪现、可圈可点钢琴小品《献给爱丽丝》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令人遗憾的是,该乐谱被发现于1867年,因此在大师生前并未发表,也因此留下了乐曲创作背后的许多浪漫传说。

耳熟能详的乐曲背后,总藏着一段感人故事

关于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有许多种说法。

比较靠谱的说法是贝多芬四十岁时(1810年)为他的学生——女高音歌唱家伊丽莎白·罗克尔所创作。伊丽莎白·罗克尔是德国的女高音歌唱家,也是男高音歌唱家约瑟夫·奥古斯特·罗克尔的妹妹。

1807年,14岁的伊丽莎白跟随哥哥来到维也纳,很快就被贝多芬所接纳,成为他身边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伊丽莎白后来嫁给了贝多芬的朋友。贝多芬在创作这首乐曲时,两人保持着亲密的友谊,显然这首曲子是献给她的。

那段时间里,在贝多芬的生活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叫爱丽丝或伊丽莎白的其他女子,值得细细品味的是:爱丽丝是伊丽莎白的昵称。

耳熟能详的乐曲背后,总藏着一段感人故事

还有一种富有戏剧性的说法:1808-1810年间,贝多芬已经是近四十岁的人了。他教了一个名叫特蕾莎·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他写下这首《致特蕾莎》的小曲赠给她。

19世纪60年代,德国音乐家诺尔为写贝多芬传记,在特蕾泽·玛尔法蒂的遗物中,发现了这首乐曲的手稿,1867年,在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整理者把曲名错写成《致爱丽丝》。从此,人们反而忘记了乐曲的原名《致特蕾莎》。

Story

2

充满暖暖爱心的《野玫瑰》

我的音乐作品是从我对音乐的理解和对痛苦的思索中产生的,而那些从痛苦中产生的作品将给人带来欢乐。”

——舒伯特

生于音乐历史上古典时期的舒伯特是发扬浪漫乐派标题音乐的作曲家,难以想象的是,他一生都在与贫穷、疾病和寂寞孤单为伍。

舒伯特16岁起开始离家谋生,尝尽了不为人知的心酸,生活对他的艰苦磨练并未能使他放弃作曲梦想。相反,舒伯特从生活赐予他的领悟中得到许多灵感,创作出许多伟大的作品。歌曲《野玫瑰》,雖然沒有其他名曲那麼著名,可是它的誕生卻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耳熟能详的乐曲背后,总藏着一段感人故事

那是在19世纪初,维也纳一个寒风刺骨的冬天夜晚,十八岁的舒伯特从小学校里练完琴,正走在寂静的回家路上。夜色笼罩的街上显得有些冷清。当舒伯特路过一家旧货店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相识的小男孩。这小男孩跟他学过音乐,和舒伯特一样,是个穷孩子,甚至比他还要一贫如洗。夜深了,小男孩还没有回家,仍站在寒冷的街头。舒伯特看见小男孩手里拿着一本书和一件旧衣服。他立刻明白,小男孩要卖这两样东西。童年的舒伯特也有这样的经历和心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