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华工用中国智慧造福世界

2019-11-15 06:24:25 暂无 阅读:1739 评论:0

华工用中国智慧造福世界

纪录片《金山客》昨日举行首播仪式。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严建广

在昨天举行的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暨粤港澳青年文化创意发展大会开幕式上,华侨历史纪录片《金山客》首播,该部纪录片以5集的篇幅梳理包括五邑先侨在内的华侨在异国他乡的奋斗历史。同样的华侨历史主题,这部纪录片的讲述方式、故事内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部纪录片与之前的类似题材纪录片有什么不同?如何讲述不一样的先侨故事?在拍摄过程中,纪录片主创人员等有着怎样的经历和感触?在《金山客》首播之际,记者采访了纪录片总顾问、五邑大学张国雄教授和纪录片总导演魏宝和等人。

身临其境感受当年筑路艰辛

2018年10月,五集高清系列纪录片《金山客》正式启动拍摄。2019年4月起,《金山客》摄制组前往澳大利亚、美国拍摄,横跨南北半球,行程超过10万公里,历时55天,拍摄了近1万分钟的素材,其中有很多影像都极具文献价值,如106岁的抗战传奇人物陈文宽、首次有中国摄制组踏足的怀俄明州石泉煤矿旧址等。

魏宝和告诉记者:“我们到了当年事件发生地,像内华达雪山、合恩角、陈宜禧当年生活的小镇等。”他说,“到了当年事件发生地现场,你才能真正感受到什么叫艰辛。”

魏宝和说,“今年5月,我们到了美国内华达州,那里还是冰天雪地。有着今天装备的我们在那里行动都困难,可以想象筑路华工当年在那里工作、生活的艰辛。”

这部纪录片打开了解华工新视野

张国雄表示,华侨的历史,有血泪,有家国情怀,但是,这些不是华侨历史的全部。“关于华侨历史的纪录片不少了,今天来拍华侨历史,怎么拍?”他说,“要放在世界范围看,移居他乡,淘金,修铁路,打工挣钱,这些事情,不只有华工,还有其他国家的移民,华工只是群体中的一部分。相比之下,华工有什么独特的贡献?这是《金山客》关注的重点和新的角度。”

记者了解到,《金山客》以故事讲述为主线,一个个小故事都进行深入挖掘,找到过去忽视的细节。“比如刘锦浓,以前只是几行字,这次通过实地走访,我们了解到,他不仅改良了橙子,还改良了当地的葡萄、柚子、花卉等,对美国农业的影响非常大。他在美国农业发展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张国雄说。

“铁路华工在当地的经历不仅是中国移民史的一部分,更是事件发生地的历史。”张国雄说,“当地人怎么看这段历史?怎么评价铁路华工的贡献?这也是纪录片《金山客》的新角度、新视野,打开了了解华工的新视野。”魏宝和介绍说,之前的类似题材纪录片多用文献、史料来呈现和表达。而这次他们不仅长时间去当年事件发生地拍摄,而且,也邀请了当地的学者,请从他们对当年历史的研究来评价当年铁路华工。

铁路华工身上凝聚中国智慧和文化

张国雄表示,通过这次纪录片拍摄,他深深地为铁路华工身上体现的中国文化、中国智慧所折服。“纪录片传递了一个主题:是中国文化造就了华工的精神,是华工用中国智慧造福世界。”他说。

张国雄介绍说,当年修建美国太平洋铁路的时候,在合恩角绝壁上要开凿铁路,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能的,但是铁路华工利用祖先们在中国早就使用过的各种技术,在悬崖绝壁上开凿隧道、修筑凌空栈道等,解决了修路难题,保障了铁路的早日建成通车。“像这样的例子,在太平洋铁路修建的过程中有很多。”他说,“这些都凝聚着中国智慧。”

中国文化也是纪录片《金山客》表达的另一主题。张国雄介绍说,纪录片讲述了一个美国家庭的中国佣人——丁龙。“他把自己一辈子辛辛苦苦存下来的1.2万美元捐给哥伦比亚大学,希望在那里建一个汉学系,讲述中国文化。”他说,“当地学者这样评价丁龙,说他‘不是为自己着想,而是为天下人着想’。他的举动也感动了雇主卡朋蒂埃,卡朋蒂埃知道那1.2万美元不可能筹建一个汉学系,就自己捐了几十万美元,一起在哥伦比亚大学建起美国大学里的第一个汉学系。”

张国雄告诉记者,摄制组到刘锦浓、陈宜禧等当年在美国生活的地方,发现当地人对他们都非常尊重。“刘锦浓当年生活的地方有一个镇博物馆,直到今天,博物馆内还安放着刘锦浓的塑像,表达对他的敬意。”他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