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池州十处黑臭水体是怎么变清的

2018-08-08 01:22:41 网络整理 阅读:65 评论:0

中青在线池州8月7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宁迪 朱娟娟)蜿蜒的清溪河是池州这座文化名城的护城河。多年前,清溪河两畔,主城区27个水体中,有十处黑臭水体。周围居民可遭了罪。

超1/3的城市水体不达标有历史原因。据池州市住建委副主任余祖平介绍,2005年后,池州市加大发展力度,在城市改造和建设过程中,水系破坏比较严重,造成许多断头水,“一潭死水”的局面渐渐浮现。加之城市生活污水收集不全和农业面源污染,死水发黑发臭。雨季来临时,污染物还会随着上涨的水体,流进清溪河,最终汇入长江。

过去,当地政府对黑臭水体的治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余祖平坦言,这是政府在环保上的“欠账”,现在是时候还账了。

2015年,池州市成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水体不黑臭”是建设海绵城市中的必达目标。池州市政府通过购买PPP项目,让专业企业来进行城市排水设施建设,进而完成黑臭水体的治理。

清溪河左畔多是老城区。位于老城区中心的百荷公园,过去也是黑臭水点之一,部分水质常年处于地表水劣V类,池塘里零星冒出几片荷叶,蓝绿藻爆发严重,周围居民不愿意靠近。

池州十处黑臭水体是怎么变清的

整治前的百荷公园,湖水中绿藻泛滥。

为了还这里一潭清水,“内外病症”一起治。园区里不仅有常年淤积的污泥,还有不断进来的雨水和生活污水。治理内源污染需要清淤,而防治外源污染更费心思。

负责此处黑臭水体治理的池州市排水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赵军告诉记者,在池州,居民习惯把洗衣机放在阳台上,洗衣的废水是顺着雨落管排走的,使得雨水和生活污水都混在一起。

让居民改变习惯很难。为此,公司通过“截污纳管”的方式,把错接乱排的生活污水截走,防止流进园区湖里。为了更彻底地隔离雨水和污水,截污一共分两次,在社区附近和进公园前。

除此之外,园区还经历一番改造。过去这里缺乏供游人使用的集散广场空间、标志性景观和导引设施。在实施改造的过程中,主入口处修建了自然景观、生态表流湿地和塑胶跑道。“工程前前后后用了一年的时间,投资1900万元。”赵军告诉记者。

整治后,百荷公园的水质开始逐渐好转,目前稳定在地表水Ⅳ类标准,最近,公园的草坪上偶尔还会出现几只松鼠蹦来蹦去。

池州十处黑臭水体是怎么变清的

整治后的百荷公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