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娄山关下雁归来(2)

2018-08-22 05:27:27 网络整理 阅读:151 评论:0

事实上,娄山藤编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十分兴盛,由于省道过境,来当地买藤编制品的过客络绎不绝,藤编是当地很多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但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村里的青壮年纷纷南下务工,劳动力逐渐减少,加之2001年高速公路开通,来此过路的人骤减,藤编产业随之萧条。为了不让祖传的手艺失传,2001年,马毅带着村中编织能手南下,去广东佛山的一家藤编厂打工。

借着娄山关红色旅游的东风,村里的人气又聚了起来,大家纷纷捡起了手艺。2009年,已是业务主管的马毅回乡探亲时看到家乡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藤编行业充满商机,立刻决定返乡创业。他成立了“遵义市毅丰藤艺有限公司”,按照先进技术研究设计藤编产品,突破传统样式将藤编的实用性和美观性改良,产品品种由十几种增加到上百种。

“产业的发展光靠一个人肯定不行,村里家家户户会藤编,要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抱团发展才能找到出路。”马毅说。在区、镇政府的引导下,“娄山关村藤编党支部”2013年成立,采取“支部+村委+产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由马毅这样的产业大户接下生产订单,分到农户加工,产业大户计件付费,负责销售,这种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模式拓宽了销售渠道,规范了市场经营行为,避免了恶性竞争,大大增强了产业发展动力。

经过几年的努力,娄山关村的藤编制品迅速走向市场,北京、重庆、江浙一带等已成为重要的销售目的地,年均销售额能达到800多万元。

在红色旅游的带动下,乡村避暑游、藤编、特色食品等产业在娄山关村渐成规模。过去“田少山坡多,谋生靠奔波”的娄山关村,如今外出农民工纷纷返乡搞藤编、做豆干、开乡村旅馆、办农家乐。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一条街上已有藤编、农家乐及乡村旅馆共112家,实现了家家有庭院、户户有经营、人人有就业、天天有收入。

“2014年以前我们这还是省内一级贫困村,,现在是小康示范村。一条街上,家家当老板。”马毅颇为自豪。

(本报记者 吕慎 李丹阳)

作者:吕慎 李丹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