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浦阳江之变——浦江以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2018-09-10 08:44:41 网络整理 阅读:105 评论:0

浦阳江之变——浦江以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浦江翠湖之晨。傅华庭摄

浙江在线9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施力维 徐贤飞 县委报道组 洪建坚)初秋,站在浦江县翠湖湿地公园的观景台上,放眼西望,奔流了近百里的浦阳江在此转向,聚流成湖,水面变得婉约而平静。

回溯漫漫时间长河,浦阳江有过漠漠芦花拂浪飞的画境,也有过浊水遍地流的教训。如今,行走两岸,这里的故事因为水环境整治而翻开新篇——村容更整洁,产业更绿色,百姓生活更有品质。

40年,三代人,浦阳江之变是水之变,是业之变,更是人之变。翠湖畔人与水的故事,是浙江攻坚治水的一个缩影。

“40年前,我们村在浦江西片最穷,外人不愿进村。”今年72岁的浦阳街道铜桥村村民吴洪根回忆,“村里人多地少,田就在浦阳江边,砂石多,泥层薄。小雨小涝,大雨大涝,地难种,收成差。”

坡陡流急,蜿蜒曲折,浦阳江曾是影响铜桥村村民一年辛苦劳作的最大不稳定因素。只能靠天吃饭?富有闯劲的浦江人,开始把目光从狭小的田畈转向广阔的市场。

“上世纪80年代末,我把一台水晶刻面机带到了铜桥村,做水晶加工。”今年57岁的赵炎森是第一个在村里办水晶作坊的村民,“头口水好喝,别看机器简陋,两口子搭档,一天利润多则上千。”

赵炎森和邻村一些村民的成功尝试,带动了乡亲们参与水晶加工的热情,最多时,铜桥村有500多家水晶加工作坊、20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弥漫的粉尘、刺耳的噪音、污浊的废水,日夜不停工的水晶加工产业,让村庄环境脏乱不堪。

“村民们的钱包鼓起来了,但浦阳江变黑变臭,翠湖成了垃圾乱扔、废水直排的‘粪坑’。”80后村民郑建鹤说,走在村里既要捂耳朵又要捏鼻子,“最大的愿望是考上大学,离开家乡。”

不只浦阳江,2013年初,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欠佳,多地环保局长被“邀请”下河游泳。当年末,浙江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壮士断腕”的决心,启动以治污水为核心的“五水共治”行动,以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其中,水环境污染最严重、矛盾最突出的浦江被列为全省重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