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凉山脱贫攻坚的“顺德章法”

2020-09-21 08:44:40 未知 阅读:1876 评论:0

凉山脱贫攻坚的“顺德章法”

顺德名厨孔庆聪(右)走进雷波传授厨艺。

凉山脱贫攻坚的“顺德章法”

凉山雷波县阳光新村

2016年8月,佛山市“接棒”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佛山顺德对口帮扶四川凉山州金阳县、美姑县、雷波县,扶贫干部用心用情用脚走好群众路线,一股股顺德力量于凉山汇聚,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正在积蓄。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征程中,对口帮扶之力,源自顺德干部的执行力、顺德方法的推动力、顺德制造的生命力。近日,佛山顺德组织新闻媒体赴四川凉山采访调研,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亲身感受东西部对口协作帮扶的“顺德章法”。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名润

执行力:扶贫干部调研百余村

在凉山雷波县阳光新村,崭新的楼房林立,这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农户1593人。雷波县委常委、副县长黄海介绍,2018 年底,在佛山以及顺德的对口帮扶下,在阳光新村东面建设两幢商业大楼,将被命名为“佛山楼”,预计今年底竣工验收。

这是佛山顺德助力易地搬迁贫困户“稳得住、能致富”的创新探索。“佛山楼将打造集体经济收入,并将其固化到村民手中。”黄海说,佛山楼的创新探索就在于,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这是佛山顺德扶贫干部助力凉山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自2018年5月挂任雷波县以来,黄海就一直在思考如何结合佛山顺德的优势,让脱贫攻坚成果可持续。为此,他前后跑了当地100多条村深入基层调研。雷波县于2019年顺利通过四川省贫困县摘帽验收。

在对口帮扶的路上,佛山以及顺德的扶贫干部一步一个脚印,摸清当地实际,与当地干部形成合力。想起初来美姑县之时,面对语言交流的障碍、环境的艰苦,美姑县委常委、副县长李福信没有退却、迎难而上。

“目前,美姑县还有 83个村,6447户,32336人还没有脱贫。”面对采访镜头,李福信心心念念仍未脱贫的村居、农户,“我们近期正在发起总攻,在佛山市委市政府、顺德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扶贫干部用心用情用脚走好群众路线。金阳县委常委、副县长南策炳打开工作局面的第一步,就是走访调研——47天跑遍全县34个乡镇,结合当地统计年鉴,分析地域、产业发展的优劣,让脱贫工作有的放矢。

扶贫干部的到来为当地注入人才力量,推动交流、形成合力。据了解,截至今年8月,顺德区先后派驻了3名处级干部、6名驻县干部、24名专业人才开展扶贫协作工作,为助力凉山脱贫提供人才支撑。“佛山顺德的扶贫青年干部来自改革开放前沿,思想解放,工作点子多、办法多,对当地干部开阔眼界、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大有裨益。”四川省凉山州政协副主席、雷波县委书记王荣华如是评价。

推动力:政府“掌舵” 民间“划桨”

“一人学厨,全家脱贫”,在世界美食之都佛山顺德,由顺德厨师学院推进的“美食扶贫”正成为职业教育助力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依托顺德厨艺,凉山青年返乡创业渐渐成为一种“潮流”。

在金阳县十万亩索玛花海景区的必经地丙乙底村,俄底洛则结束“北漂”,学习顺德厨艺“真传”后返乡开起了“索玛彝苑”餐馆,如今“月入过万”成为现实,她还聘请了村中几名贫困户,同奔小康。同样是返乡青年的杨秀定创立了“秀定农庄”,如今成为雷波县首家广东省“粤菜师傅”工程..学员创业示范点。

既“走出去”也“请进来”,顺德厨师学院坚持“两条腿走路”:不仅为贫困青年提供免费来顺德学厨的机会,还积极开展粤菜师傅“送教上门”活动,在对口帮扶的地区建立实训基地,让精准脱贫在指尖“生花”。

因地制宜,创新融合;困难相随,着力突破。“一开始,语言交流不通成为一大障碍。”顺德名厨孔庆聪今年5月进驻丙乙底村,说着一口“顺普”(顺德普通话)的他难以听懂彝族语言,但“凉山食材+顺德厨艺”让美食架起沟通之桥,成为助力当地脱贫的有力抓手,也成了凉山青年餐饮创业的“秘诀”。顺德还联动凉山打造“凉山家..”,围绕国家地理标志产业青花椒、白魔芋以及凉山30多个特色产业,以“互联网+产业”为核心解决方案,打造凉山产业扶贫为第一门户。

“有了产品、有了..,凉山青年就可以通过..创业。”四川凉山家..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结林透露,今年该..的销售有望达到1亿元。

政府“掌舵”,民间“划桨”。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征程上,政府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撬动各方资源参与。更重要的是,通过技能的传授“授之以渔”,..的搭建“富口袋”又“富脑袋”。据了解,根据广东省、佛山市的统筹安排,顺德区负责对口扶贫协作四川凉山的金阳、雷波、美姑三个国家贫困县,至今共投入各级统筹款物合计6.72亿元。

生命力:“顺德暖流”让孩子洗上热水澡

在对口帮扶下,美姑县大桥初级中学的硬件设施有了质的提升——崭新的塑胶跑道、操场令学校环境焕然一新,24小时热水不断供让孩子们洗澡不再难。

“此前,这些(塑胶跑道、操场、热水器)我只在电视上看过。”大桥初级中学校长乌尔中田情真意切地对记者说,“在你们看来,也许这只是点滴小事,却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件大事。”据了解,得益于佛山顺德的牵线搭桥,塑胶跑道、操场由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捐资于2019年上半年建成完工;热水器由广东长菱空调冷气机制造有限公司捐赠。

在冬天,高寒地区的孩子们受条件所限,也许一周都洗不上一次澡。作为制造业大区的顺德,在爱的牵引下,制造业的生命力在大凉山中彰显。

良好的硬件条件改善了当地的生活,也激发了战胜贫困的内生动力。“外部环境改善了,学生爱讲卫生,彻底改变了原来的不良习惯,这为学校进一步抓好教学质量打下了基础。”乌尔中田介绍,大桥初级中学学生成绩从倒数第一,“逆袭”至连续三年稳居全县第二;在制度规范的带动下,师生们的健康意识、规则意识、文明意识,精神面貌再上台阶。

这股来自顺德的“暖流”还在延续。今年,在顺德区委宣传部、顺德区新闻工作者协会、顺德区委宣传部、顺德区扶贫开发协会共同推动下,顺德的爱心企业“接棒”,参与到“顺德暖流 情系凉山”帮扶行动,为凉山金阳县对坪镇中心校、春江乡学校共捐出50台电热水器。

这是顺德制造的生命力,也是政府、企业、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一场“接力赛”。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前期解决的是‘输血’问题,下一步要增强‘造血’功能。”王荣华表示,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脱贫,加强东西部的劳务协作,围绕广东市场需求打造产业链,引入市场力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记者手记

“识做、坚嘢、搞掂!”这是顺德精神的民间表达。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顺德再将这一精神力量植入到四川凉山。在采访的过程中,不止一次听到采访对象说“难”:克服自然条件之难、改善交通状况之难、转变固化观念之难……但我没有听到他们说一个“退”字。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从最开始的劳务输出为零,扶贫干部与当地干部一起逐家逐户走访、调研,找到问题的“症结”;从没有企业愿意扎根凉山,扶贫干部将其请来,背后蕴含的是无数个日夜的奋斗和心血……

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接续做好乡村振兴的大文章。在采访中,我注意点到,越来越多人愿意走出大山,接触外面的新鲜事物,学习一技之长;也有越来越多的学成返乡者,在家乡创业,带动身边人共同致富。一位采访调研组成员感叹道,“在凉山撒下一颗种子,收获的也许将是一大片孕育希望的索玛花海。”

[责任编辑: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