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当好肿瘤患者的“守门人”(2)

2018-10-10 07:18:40 网络整理 阅读:160 评论:0

能给出切实可行的意见,这与吴永忠心里的“伤痕”有关。1990年,重庆医科大学毕业的他成为重医附一院肿瘤科医生。

“当时,肿瘤的放射治疗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吴永忠说,在当时,肿瘤治疗是尽可能消灭肿瘤,却忽略了患者的承受力和生活质量。

一次,科室接诊了一位70多岁的患者,癌细胞已大面积转移。治疗方案是对患者实行了大剂量、广照射,结果患者在放疗过程中便离开人世。“没有一位医生不想治好自己的病人。”吴永忠说,随着医学的进步和设备的优化,肿瘤放射治疗有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副反应。所以,更应倡导精准医疗。

率先推行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

2006年,已是主任医师的吴永忠从重医附一院调入重庆市肿瘤医院,分管医院医疗、科研和教学等工作。彼时的重庆市肿瘤医院,规模不大,手术实力比较弱。

怎么办?吴永忠在医院率先推行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建立了肺癌等10大肿瘤的多学科联合会诊体系。这一体系让全院恶性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率达到90%,保障了肿瘤患者规范的个体化治疗。

“肿瘤治疗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吴永忠说,如肺癌转移病人,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可能涉及胸部肿瘤中心、肿瘤内科、影像科等多个学科。“一个人的想法有时很局限,大家一起讨论,集思广益,,会让患者得到更及时、合理的治疗。”

吴永忠长期致力于肿瘤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诊疗新技术转化研究与推广,并带领团队率先开展肺癌多学科专家联合诊疗,早期肿瘤5年生存率达90%,居全国先进水平。

为肿瘤防治织了一张“网”

据了解,此前,重庆整体肿瘤防治能力较薄弱,有些区县人民医院有放疗设备却没有技术人员,有些区县人民医院甚至没有肿瘤科。

2015年,吴永忠创新性提出“一网一链”肿瘤防治体系的战略构想。“一网”:市级—区域级—区县级肿瘤防治网络;“一链”:开展区域协作,建立涵盖科普宣传、早期筛查、规范诊疗、康复管理的完整诊疗服务链。

“加盟”政策很优惠:不收取任何管理费用;无偿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指派副高级以上专家驻地帮扶;到市肿瘤医院进修全免费,提供食宿。

为此,每到周末,吴永忠总是带领专家团队下基层医院。“一年里跑完了重庆所有区县。”重庆市肿瘤医院对外发展部主任赵玉兰说,每到一处基层医院,吴永忠带头讲课、查房,参与疑难病症讨论。

吴永忠的努力没有白费。截至目前,他提出的“一网一链”肿瘤防治体系已初具规模,该防治体系包括5家肿瘤分院、21家肿瘤规范化基地、78家肿瘤协作单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