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30年执著出一个生态宜居地

2018-06-08 12:21:58 网络整理 阅读:107 评论:0

30年执著出一个生态宜居地

平安乡黄岭村环境怡人。

30年执著出一个生态宜居地

湘桂交界小镇龙虎街。

恭城瑶族自治县,除古建筑众多,民风淳朴,瑶族风情独特外,生态建设也引起了国内主流媒体关注。恭城能有今天的良好生态环境,得益于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带领群众咬定青山不放松,各届班子将保护生态的接力棒,一届传一届不丢失,才有恭城今天的良好生态环境。

30多年前,恭城山秃难见绿,晴了就旱,下雨就涝。经过30多年埋头苦干,如今这里绿树覆山、林木稠密、果香万里。桂北小县跻身“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之列。

恭城为何能从山荒水缺的石漠化地区演变成环境美、百姓富的生态宜居地?

政贵有恒!

1984年以来,恭城11任县委书记、9任县长,一张生态蓝图描绘到底,换届换人不易帜,更无“前人种果,后人砍树”之事,走出了一条“生态立县”的绿色发展之路。

“如果哪一届班子搞短期行为,把‘生态立县’的接力棒丢了,恭城就不会有今天的局面。”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认为,恭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探索出了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张好的蓝图如何真正一干到底?回望恭城之路,或有启示。

据恭城林业部门统计,彼时,恭城森林砍伐以年均2公里左右的速度向深山林区推进。

大自然的报复不期而至,喷涌了上千年的山泉开始干涸。“我们村吃水,全靠山后那眼泉。水量一天天减少,乡亲们只能排着长队等。”平安乡黄岭村黄光林说,为了争水,乡亲们红过脸、吵过嘴,还动过手。

为了生存,破坏生态;破坏了生态,更难生存。这个“死结”,如何能解?

“那时候,四川等地掀起了沼气热,风也刮到了恭城。”该县人大..主任陈义军说,群众怨、政府急,县里研究来研究去,得出一个结论:保护好生态必须破解无“柴”之炊,除了用沼气,别无他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