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深化“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集成场认识

2018-11-19 11:02:29 网络整理 阅读:137 评论:0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革,在对外贸易与投资有序演变背景下,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构想。“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与相关国家地区构建和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顶层设计蓝图,总结凝练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经验。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提出的“国际产能合作”,与马歇尔计划的出发点、落脚点及对世界未来发展影响都有极大的不同。通过集成场全球价值链考察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经验和落实国际产能合作,在提炼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的同时,构建“成事”和“效率”机制来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有效发展,有利于推进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宏伟倡议。

集成场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产能合作

国际产能合作是一种产业能力建设在国家之间供求展开协同的联合行动。一般认为,国际产能合作有两种基本形式:基于产品输出的国际贸易和基于产业输出的国际投资。前者以产品交易为主,后者以资本投资为主,但在“产品”输出向“资本”输出的过程中,往往涉及“产业输出”的实施环节。针对产业输出的国际产业转移,全球大致经历了四次大规模浪潮,其中第二次(1950年代至60年代)产业转移深深烙下了地缘政治烙印;第三次(1970年代到80年代)和第四次(1990年代开始)在产业转移过程中逐步形成WTO贸易规则,我国于2001年加入WTO,并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造就了“世界工厂”。这也验证了发展中国家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起到配合和产业配套作用,在对原料开采、市场衔接的需要上也可能形成新的经济开发热点。特别在1990年代以后,国际产业转移还显现了整个产业链条转移特征。我国亟需根据“一带一路”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总结,主导新一轮国际产能合作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通过创建共享共赢的国际产能合作机制,为再造世界经济发展新引擎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