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记录传承人口述史十万火急(2)

2018-06-30 04:09:08 网络整理 阅读:203 评论:0

人类曾经拥有无比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但是它们基本没有被记录下来。现在考古发掘出来的文物,或者古代人类给我们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名胜、艺术,都令今人叹为观止。它们都曾经是古代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是我们今天却猜不透它们的创作秘密和制作技艺了。金字塔的建造成了解不开的谜,阿尔塔米拉岩画和希腊雕塑让今人望尘莫及,兵马俑、青铜器、石窟等无不类于鬼斧神工。它们成为不可复制、再生的物质文化遗产,定格和静止在它们的历史时代。人类一直都在这样丢失我们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要科学的记录没有抵达的地方,这种丢失和遗忘就还在继续。濒危的问题就不可能消解。哪怕暂时兴旺起来,似乎传承得热闹,如果一旦有什么变迁变故,有什么天灾人祸,有什么不可抗拒的力量或事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脆弱性必然暴露无遗,很容易就消失消亡。只有这个时候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记录的意义。我们不知道的比我们知道的多得多,我们没记下来的比我们记下的多得多,我们丢失的遗产比我们拥有多得多,我们没看见过的遗产比我们见到的文物多得多——这就是我们没有记录历史或历史记录的后果。

记录传承人口述史十万火急(2)

苗族蜡染 李韵摄/光明图片

记录传承人,是抢救保护的根本举措

非遗在它丰富的地域性、民族性、差异性中,也存在一个最大的公约数和共同性,那就是传承人。传承人是非遗的根本特征。人在艺在,人亡艺绝。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他们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濒危的检验标准。有生动的、活跃的、活力的、可持续的传承和传承人,它就不会濒危,相反则濒危。解决传承人问题,就是解决濒危问题;记录传承人,也是记录、抢救、保护、延续濒危的根本举措。

对传承人的记录分两种:一是记录传承人的作品和他们的技艺,二是结合作品记录他们的口述史和技艺记忆。我们过去釆取了很多亡羊补牢的办法,加大了抢救性记录工作,但不得不说,基本上是侧重在第一种传承人记录上,第二种记录还没有真正全面地推广开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