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居 >

大匠之园——白庚延艺术作品展

2018-12-06 00:33:39 网络整理 阅读:87 评论:0

主办单位: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津市美术家协会

展览时间:2018年11月16日—12月10日

展览地点: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

大匠之园——白庚延艺术作品展

白庚延(1940—2007),祖籍河北景县,生前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教授。其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的研究和探索,采众家之长,贯通古今,融汇中西。作品浑厚自然、洞达博大,既重笔墨更重意境,诗情画意,相得益彰,别具特色和时代风貌。他始终不渝地追求“抛开世风去追求真正的艺术上的自我,以山水为民族造像”。他不仅是一位用丹青重铸大自然的艺术家,也是一位创作生命同祖国和人民命运紧密相连的东方之子。他创作的“黄河”系列及其他山水画作品别具绘画风格和时代风貌,对前人有大幅突破。他以热烈、奔放、朴拙、苍劲的风格内涵,创作出一件件情调古雅、凝重的杰作,表现出他对中华民族坚定不移的爱。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国际展览,1991年《黄河水黄土地》获全国美展一等奖。

前 言

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最为独特的一种绘画样式,,山水画是古代文人自我“修为”的一种方式。山水画从来就不是简单的绘画技艺,而是“依仁游艺” 价值观的视觉化。公元5世纪时,山水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宗炳此言说明了山水画具备了“超验”的意义。 当自我“修为”向现实题材转换时,社会环境、价值观的变化对山水画家的创作观念都会产生影响。有学者曾言,近代山水画史就是一部观念史。千余年来,山水画这门最能体现中国人世界观的艺术成为传承中国文化的特殊载体。山水画在发展的历史语境中形成了独特的语言系统,其结构图式有着深层的文化意蕴。

白庚延先生接受的是学院教育,随传统功力深厚亦接受写生概念的山水画家王颂余先生学习山水画。从这次展览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白庚延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的艺术创作涉及人物画、山水画及连环画。其山水画创作与王颂余先生相似,是在写生的基础上以传统笔墨创作的山水画。进入90年代以后,他的山水画逐渐“远离”传统山水画的样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景象。这是受西方风景画影响的当代山水画,还是使用传统水墨材料绘制的风景画?其在中国山水画的谱系中价值何在?“今张绡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 可围于方寸之内。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宗炳《画山水序》)如此所言,焦点透视的观察方法早已被发现,可是在千余年的山水画史上我们却没有看到基于这种观察方法所创作的山水画作品。而晚年白庚延先生创作的一些海景、黄河等“大场景”山水画,就是以固定的视点,使用水墨、宣纸而绘制的有极强现场感的风景画,与传统山水画拉开了距离。他的“新山水画”对中国山水画创作从观念到样式都推进了一步,以任何一个标准衡量均有其价值和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