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居 >

中国绘画衰落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纸取代了绢

2018-06-13 04:52:05 网络整理 阅读:99 评论:0

最近天津博物馆百年展引起很大轰动,原因在于北宋范宽《雪景寒林》时隔数年再次展出。展览中还有一幅元代钱选的《花鸟图卷》,初看墨色甚佳,但细观发现色彩已剥落殆尽,原因就在于纸本(熟纸)不利于颜料渗透所致。

纸本通行后,中古绘画中的湿笔和染法等技法相对减弱,因为水墨和矿物质色彩很难通过熟纸渗进纤维内层,即便进去,由于植物纤维的阻隔而色彩很容易翻上来,所以在纸上不容易进行重彩绘画。

而绢不一样,绢本最大的特点在于可渗透。绢本时期多是湿笔绘画,一笔落下后迅速渗透进绢丝之中,紧接着第二笔与第一笔相接,墨色稍有混融又笔笔清晰,因此湿笔所画常常给人以墨气淋漓,饱满且厚重的观感。这也是宋画中的空气能在绢上充分体现,,而纸上几乎无计可施,仅就材料更替这一点,中国画已经衰退大半。

相对来说,湿笔在熟纸上不易渗透,在生纸上又极易暈散,故中国绘画走向纸本的时期,绘画中以干笔为主,干笔极易形成飞白,不利于物象的深度刻画。材料之变深刻的影响着绘画的审美。

绢也分生绢和熟绢,目前大多数画家都用熟绢,也就是胶矾绢,但这是明清以后的传统。当前有一部分画家开始直接用生绢,生绢并不洇化,皆因含有天然蚕胶,且生绢能画出生涩感,这是有些山水画家着意追求的效果。所以面对生熟绢的使用,宋绢在线确实遇到过很多画友提出的苦恼:到底是生绢好还是熟绢好?

中国绘画衰落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纸取代了绢

《礼记·玉藻》所记:“大夫素带,辟垂;士练带,率下辟;居士锦带;弟子缟带。”周朝讲礼法,皇帝、诸侯、大夫都用素带,就是生丝绢做的腰带;士族用练带,就是生丝经练成熟丝的腰带。这说明周朝人认为素带要比练带高级。这个例证到魏晋隋唐还在沿用,比如米芾《画史》就说“古画至唐初皆生绢”。唐代人物画发达,所以后来生绢适应不了工细的画风,于是开始了生绢加工熟绢的历程。然而绢加工唐五代宋元为一法,明清至今又为一法。前者是浆系填充法,后者是胶矾法。从保存效果说,浆系填充法优于胶矾法;从方便途径说,胶矾法优于浆系填充法。

生丝绢都含有丝胶及其他物质,做成熟绢前要做去胶处理。一般来说生死含丝素70-80%;丝胶以及其他20-30%。古代脱胶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碱剂法:用贝壳灰或者草木灰加水浸泡七天;一种是酶剂法:用猪胰(杀猪现取,先泡,水发臭再换3、4次水,晾干、捣碎,成饼)加水浸泡,现在也有猪胰皂,去胶效果好。

两种方法也可一起使用用,即先用碱剂法作预处理,待生丝膨胀再用酶剂法脱胶,脱胶后的生丝要放到阴凉通风处晾干,注意晾干过程不能暴晒,暴晒丝质会受损,强伸度损失50-60%。

中国绘画衰落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纸取代了绢

练过的绢染色成为色绢,色绢跟染纸的工艺大致相同。关于染纸,刘庆仁在《古代黄麻纸的发明者——葛洪》中说是西晋葛洪所为,葛洪的黄麻纸成为传说中最早的染色纸,但这没有明确的证据。最早的记载出现在《三国志魏书》卷十四:“帝纳其言,即以黄纸授放作昭。”这里是说魏文帝曹丕。可见三国时期已经有染纸,但不一定是黄麻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