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居 >

抟陶雕石凝匠心之磁州窑烧制技艺:仿佛穿越一部中国陶瓷史(2)

2018-07-15 08:04:51 网络整理 阅读:153 评论:0

上世纪80年代,国营陶瓷厂火爆时,邯郸市的陶瓷厂基本上都在彭城镇。车子驶过街道,还可以看到“邯郸第×陶瓷厂”的字样。后来随着国内外陶瓷市场变化,国有陶瓷厂退出历史舞台,许多从瓷厂出来的师傅做起了自己的陶瓷工作室。个体创造力被激活,磁州窑的发展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我们驾车看了当地的瓷片墙,就是整条街两边有坡道的地方墙体全由碎瓷片装饰而成,看上去相当震撼。

抟陶雕石凝匠心之磁州窑烧制技艺:仿佛穿越一部中国陶瓷史(2)

郭晓龙(右一)一家人在馒头窑前合影。

三个人物

此次彭城之旅,我们采访了三位当地人。他们都有很强的未来观。

岳福生是一位“瓷片痴迷者”,他也是一位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在做瓷器的同时,他还收集民间老物件,并做了展馆。他认为,老物件是过往的碎片,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可触摸的,丢掉了就永远丢掉了,保存下来的话,会让我们看到完整细微的历史。他的展馆中自然有很多陶瓷碎片。针对磁州窑的发展,岳先生有一种很开阔的历史观,历史是供我们了解的,而不是让我们模仿的,,比如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烧制瓷器,可大大提高瓷器的生产效率,但那些要进博物馆的东西,依然需要我们一点一点地完成。

郭晓龙则是磁州窑年轻一代大师的代表。他租了一个带有老式馒头窑窑址的院落作为自己的艺术创作基地,创作之余,还开办亲子陶瓷课堂,每天下午,都可以看到当地的小孩子来这里学习瓷艺。郭晓龙一家人搞陶瓷,父亲是以前国营陶瓷厂的,哥哥郭晓波也在做陶瓷。今年峰峰矿区举办首届企业家马拉松赛,郭晓龙被邀请承担奖牌的制作工作。年轻代表着未来,现在城市马拉松很火爆,磁州窑年轻一代大师已经加入进来,他们将自己的技艺与时代结合得更紧密,让磁州窑焕发新的光彩。“首先因为火的出现,泥巴可以变成陶,这是一个飞跃的过程。一件瓷器的制作过程,融入制作者全部的心血和才思。抟土做陶悠悠我心,体现了匠人对器物的热爱。”郭晓龙接受采访时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