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居 >

山水画的创作过程

2019-12-01 18:42:30 暂无 阅读:1050 评论:0

内容整理自网络,插图:赵春秋作品;编辑:国画艺术

山水画的创作过程

创作是作者将自己对客观生活的认知和主观情感相融合,产生立意,再经构思构图,把意象进行提炼、加工、再造,最后运用绘画手段加以表现的过程。经过这一系列的创作活动,使作品既反映客观的“物”,又表现了主观的“我”,形成生动感人的典型形象。创作一般是学习绘画的最后阶段。

山水画创作由于存在着特殊性,如注重对意境的追求,表达其意境的构图规律和笔墨形式的探索与研究等,因此形成了创作方法的多样性。有构思成熟后,省略打草稿而放笔直取的,也有先有某种形式感受,再联系生活中的情景,继而进行构思成画;有注重对实景描绘的“数月之功”,也有追求主观表现的“一日之迹”的。因为山水画在写生中就要求“物”与“我”相结合,使意、形、法同时进行,因此,达到这些要求时,写生、习作往往就已经是创作了。所以山水画创作方法没有统一的固定模式,不可一概而论。但就基本规律而言,山水画的创作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山水画的创作过程

首先是立意,立意在山水画创作中指的是对意境的确立。山水画强调寓意于境的艺术境界,追求意与境的交融,“物”与“我”的合一。作品中有了意境,就会使观者产生“画虽尽而意无穷”的丰富联想,继而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产生共鸣。唐代张彦远对立意提出“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的著名观点。以意境为中心来指导、使用一切技法,作品才能体现出作者的审美意识,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作品。因此,山水画创作首先必须注重对意境的营造。

意境作为山水画的本质特征,来源于画家对生活的正确观察和理解,以及由此而激发的真情实感。只有深入自然,在自然中培养自己对美的敏锐洞察力和激情,才能在平淡无奇的事物中捕捉到“闪光”之处,在常人看来是荒凉的、残缺的事物中也能体察出其气势、生命和意趣。要善于对自然物象进行情与理的提炼,从中发现新情景。有了新感受,就会激发出真情感,意境自会喷涌而出。

山水画的创作过程

意境确立之后,就要围绕它来展开整幅画面的总体设想。这一过程就是构思,其目的就是在于如何把所确立的意境用完美的艺术手段表现出来。

构思包括从生活中概括集中典型的形象、选择对典型形象的塑造手法、画幅形式的确定、画面气势和气氛的形成、骨架的处理、视点定位、笔墨色技法的运用等诸多方面。构思过程是复杂而又多次反复的过程,初学者可借助资料和收集的素材,从中寻找灵感,采取“一题多画”的方式进行多向性思考,还可结合勾画,将自己的瞬间意念处理成视觉图式,直到孕育出体现意境的作品雏形。有了初步的整体构想后,就可着手进行构图安排。

山水画的创作过程

构图是按所构思的画意,对写生收集的素材经过多种形式的反复组合和配置,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构图的过程就是艺术加工的过程,既要对画面整体结构进行安排,又要对形象进行具体的塑造。具体内容包括画面的宾主势向与位置,物象间的呼应关系,整体与局部的统一,结构的疏密穿插与黑白分布,物象的藏与露、收与放、动与静等。构图虽有一定的规律,但在具体处理安排上要灵活运用。在创作中,可根据意境,创作多幅草图以进行比较、重构,直到得到较为完美的构图。

山水画的创作过程

经过立意、构思、构图,画面和大体图稿已经产生,定稿后就可进入创作的最后阶段,即运用笔、墨、色进行艺术表现的阶段。

在创作时首先要用线构建出形体骨架,然后用墨丰富其明暗、质地、肌理,最后再根据画面需要以色敷之。山水画在造型中追求的是具体物象的较客观描绘与主观“抽象”意味的结合,要求在作画时,以放笔直取的势态提按顺逆、干湿浓淡随机生发,一气呵成。“大胆落笔”要与“细心收拾”相结合,以补画面局部的不足,使画面的形、神、意达到和谐统一。

山水画的创作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体会到,山水画的创作过程是画家运用自己的全部知识、生活感受和绘画的造型技法进行综合安排的过程,即体现了画家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又使画家的修养程度(文学修养、生活经历、传统继承)和基本功力接受了检验。对于初学者来说,通过山水画创作的练习,可激发他们投身于大自然的热情,通过“行万里路”来丰富他们的生活基础,同时迫使他们广泛地吸收先辈们在用笔、用墨、用色和透视、构图等方面的优秀传统。

首先是立意,立意在山水画创作中指的是对意境的确立。山水画强调寓意于境的艺术境界,追求意与境的交融,“物”与“我”的合一。作品中有了意境,就会使观者产生“画虽尽而意无穷”的丰富联想,继而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产生共鸣。唐代张彦远对立意提出“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的著名观点。以意境为中心来指导、使用一切技法,作品才能体现出作者的审美意识,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作品。因此,山水画创作首先必须注重对意境的营造。

意境作为山水画的本质特征,来源于画家对生活的正确观察和理解,以及由此而激发的真情实感。只有深入自然,在自然中培养自己对美的敏锐洞察力和激情,才能在平淡无奇的事物中捕捉到“闪光”之处,在常人看来是荒凉的、残缺的事物中也能体察出其气势、生命和意趣。要善于对自然物象进行情与理的提炼,从中发现新情景。有了新感受,就会激发出真情感,意境自会喷涌而出。

意境确立之后,就要围绕它来展开整幅画面的总体设想。这一过程就是构思,其目的就是在于如何把所确立的意境用完美的艺术手段表现出来。

构思包括从生活中概括集中典型的形象、选择对典型形象的塑造手法、画幅形式的确定、画面气势和气氛的形成、骨架的处理、视点定位、笔墨色技法的运用等诸多方面。构思过程是复杂而又多次反复的过程,初学者可借助资料和收集的素材,从中寻找灵感,采取“一题多画”的方式进行多向性思考,还可结合勾画,将自己的瞬间意念处理成视觉图式,直到孕育出体现意境的作品雏形。有了初步的整体构想后,就可着手进行构图安排。

构图是按所构思的画意,对写生收集的素材经过多种形式的反复组合和配置,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构图的过程就是艺术加工的过程,既要对画面整体结构进行安排,又要对形象进行具体的塑造。具体内容包括画面的宾主势向与位置,物象间的呼应关系,整体与局部的统一,结构的疏密穿插与黑白分布,物象的藏与露、收与放、动与静等。构图虽有一定的规律,但在具体处理安排上要灵活运用。在创作中,可根据意境,创作多幅草图以进行比较、重构,直到得到较为完美的构图。

经过立意、构思、构图,画面和大体图稿已经产生,定稿后就可进入创作的最后阶段,即运用笔、墨、色进行艺术表现的阶段。

在创作时首先要用线构建出形体骨架,然后用墨丰富其明暗、质地、肌理,最后再根据画面需要以色敷之。山水画在造型中追求的是具体物象的较客观描绘与主观“抽象”意味的结合,要求在作画时,以放笔直取的势态提按顺逆、干湿浓淡随机生发,一气呵成。“大胆落笔”要与“细心收拾”相结合,以补画面局部的不足,使画面的形、神、意达到和谐统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体会到,山水画的创作过程是画家运用自己的全部知识、生活感受和绘画的造型技法进行综合安排的过程,即体现了画家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又使画家的修养程度(文学修养、生活经历、传统继承)和基本功力接受了检验。对于初学者来说,通过山水画创作的练习,可激发他们投身于大自然的热情,通过“行万里路”来丰富他们的生活基础,同时迫使他们广泛地吸收先辈们在用笔、用墨、用色和透视、构图等方面的优秀传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