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西南医大附院“90后”男护」呈递给武..民的一张四川名片

2020-02-28 09:17:30 暂无 阅读:1010 评论:0

搬得动氧气瓶,拿得稳针头,抱得动病人……刘西焱和潘永建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两名90后男护士,如今,他们奔走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3号楼8层危重症病区里,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武汉早日恢复昔日的光芒。

「西南医大附院“90后”男护」呈递给武..民的一张四川名片

刘西焱 1994年出生

重症医学科 护师

患者表示疫情后到四川看看救她的医护人员

刘西焱是独生子女,父母之前并不知道他报名参加援助湖北医疗队的事情,1月28日下午接到要去武汉的电话时,母亲知道后就哭了,父亲则比较镇定和支持。经过父子俩一晚上的劝说,母亲接受了这个事实,并叮嘱他一定要注意安全。

儿行千里母担忧。到了武汉之后,上班前、下班后,刘西焱都会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因为实行轮班制,刘西焱下班时间并不固定,“晚上只要在凌晨一点之前,基本上我打电话过去,他们都在。”刘西焱的房间也被母亲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以便于他无论什么时候回家都可以放心安睡。

「西南医大附院“90后”男护」呈递给武..民的一张四川名片

虽然工作辛苦,但也常有令人动容的事情发生。病区收治的都是危重症患者,因为没有家人陪伴,除了维持身体机能运转,还需要特别关心他们的心理问题。有一位50多岁的阿姨,精神极度紧张,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安抚之下,阿姨渐渐克服了恐惧,病情好转之后,还会帮着照顾隔壁床90岁高龄的婆婆,由于婆婆行动不便,阿姨还会帮她按呼叫铃,充当翻译,告诉医护人员婆婆需要什么。

「西南医大附院“90后”男护」呈递给武..民的一张四川名片

阿姨告诉刘西焱,他们就是她的恩人,等她病好了,疫情结束了,要带着家人到四川旅游,看看救了她的医护人员长得什么样。

刘西焱说,长这么大,还没有和父母出去长途旅行过。等这次平安回家之后,一定要带上父母来一趟家庭旅行,好好陪伴一下父母。

「西南医大附院“90后”男护」呈递给武..民的一张四川名片

潘永建 1992年出生

重症医学科 护师

患者表示疫情过后 再到泸州故地重游

男护士并不多见,几年前,潘永建从西南医科大学护理专业毕业时,班上26个人,只有两位男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潘永建第一时间请战报名驰援武汉,终于在医院选派第二批援助医疗队时入选了,他很高兴。

「西南医大附院“90后”男护」呈递给武..民的一张四川名片

“大家刚进仓工作的时候,都不是特别适应,穿上防护服之后采血、输液、采集咽拭子等操作都变得比平常困难许多、危险性也更高。工作不一会儿里面的贴身衣物全湿了,再经走廊的冷风一吹,特别难受。”潘永建说。不过,经过初期的磨合之后,如今潘永建已经习惯了穿上防护服操作,“感觉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好”。

「西南医大附院“90后”男护」呈递给武..民的一张四川名片

工作半个月,潘永建从一开始对患者不熟悉到现在能熟练地叫出每位患者的名字,清楚了解他们的病情。患者亲切地叫他小潘老师,还知道他是从四川泸州来的。他们还时常问潘永建吃饭了没,并热心地向他推荐武汉的好吃的,比如热干面、周黑鸭等。

闲下来的时候,潘永建会和患者聊聊家常,谈谈家乡泸州。其中一位患者告诉他,自己曾经到过泸州,但是比较匆忙,等康复了一定要再到泸州好好看看。

「西南医大附院“90后”男护」呈递给武..民的一张四川名片

虽然毕业后就一直在重症医学科工作,见惯了生离死别,但病区患者在远离家属陪伴时,表现出的坚强,还是让潘永建感觉生命的可贵,他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早点让武汉恢复昔日的光芒。”

文/ 刘明霞、王扬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