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躁郁症常常被误诊为抑郁症,精神科医生如何诊断躁狂发作?(2)

2018-07-12 16:55:17 网络整理 阅读:62 评论:0

躁郁症常常被误诊为抑郁症,精神科医生如何诊断躁狂发作?(2)

双相及相关障碍

双相障碍是指病程中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心境障碍。为了称呼方便,我们常常把双相情感障碍简称为躁郁症。双相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或伴有焦虑痛苦,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或紧张性症状等精神症状。根据躁狂发作是躁狂发作还是轻躁狂发作分为双相I型(MD-I)和双相II型(MD-II)。与抑郁障碍相比,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复杂,诊断、治疗困难,预后更差,自杀比例更大。

一、流行病学

有研究发现有些患者在数次抑郁发作后未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有些双相障碍患者一生中大部分症状是抑郁发作,因而20%-60%的双相障碍被诊断为抑郁症。目前据统计双相情感障碍患病率为3. 7%;双相障碍发病年龄多发于15〜24岁,多为抑郁发作, 明确诊断常延迟5-10年。临床表现复杂多变。25%-50%的双相障碍患者有自杀行为,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较一般人群增加20%, 约40%的患者同时合并物质依赖,最多为酒精依赖。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且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突出。即发病年龄逐代提早,疾病严重程度逐代增加。 家系研究双相障碍有明显家族聚集性,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对躁狂症与其一级亲属患躁狂症者存在明显相关性。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有早期遗传倾向。

环境因素影响着双相障碍的发生,研究显示心理社会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遗传因素, 生活事件尤其是人际关系等问题能影响双相障碍的发生和发展,童年创伤也与双相障碍的发生相关。

在神经生物化学因素方面,最重要的是脑部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能神经递质功能紊乱。不论是抑郁还是躁狂,患者脑脊液中5-HT的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LAA)浓度都是降低的, 而NE代谢产物3-甲氧基-4-经基苯乙二醇(MHPG)在抑郁时降低,躁狂时增高;抑郁症状缓 解则MHPG逐渐增高,而5-HIAA仍持续降低,表明5-HT缺乏可能是躁狂和抑郁发作的共同生化基础,是易感双相障碍的素质标记。当5-HT缺乏并有NE异常时才出现临床症状, NE异常时可能是双相障碍的状态标记;NE不足时出现抑郁症状,亢进则表现躁狂症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