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门口的垃圾房还能这么改造?“百货公司”本是施蛰存旧居……城市创新比你想象的更酷

2018-11-17 10:27:48 网络整理 阅读:71 评论:0

摘要:怎样借助居民和设计师的协作设计,通过微小的环境改变和微创新打通社区的线上线下,提升人的生活品质?

小小的弄堂里布满传感器;

楼下是大学的实验室,楼上却是居民晾满衣服的“龙门架”;

逼仄的老公房,利用“共享厨房”,竟能同时请8个人吃饭……

这些看上去戏剧感十足的图景,就出现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附近一条不足200 米的街道上。大学和社区如何交融、互动?11月16日,作为2018城市创新大会的演讲嘉宾,院长娄永琪介绍了近年来他对这个问题的有趣探索。

门口的垃圾房还能这么改造?“百货公司”本是施蛰存旧居……城市创新比你想象的更酷

大学,汇聚了富有思想、情怀、知识、能力的各式人才,年轻、朝气、有活力。而在娄永琪教授眼里,社区是最贴近问题、贴近需求并且包容性极强的“生活试验田”。如果大学能够把围墙打开,那么它与社区之间就有可能产生激烈的“发酵效应”。

门口的垃圾房还能这么改造?“百货公司”本是施蛰存旧居……城市创新比你想象的更酷

为此,他从2012 年开始就着力推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和其所在的四平街道相融合。一方面,通过设计驱动、社区支持,66 个“微创新”项目几乎改变了整个社区的面貌和调性,另一方面,学院一系列“开放化”“透明化”的举措,逐渐把原先有形无形的“围墙”打通了。

门口的垃圾房还能这么改造?“百货公司”本是施蛰存旧居……城市创新比你想象的更酷

实验室落地社区,成为学院资源溢出的一个重要举措。据娄永琪介绍,他们与MIT合作的“同济-麻省理工设计科学实验室”,是由一个位于学院门口垃圾改造的。与上海玻璃博物馆合作的玻璃工坊,则直接搬进了社区,成了附近阿姨老伯伯、辣妈萌宝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到今天,学院已经有超过一半的实验室空间不在学院里面,而在社区。这样,大学在社区里得到延伸,社区则容纳了先锋实验室,大家都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