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插上“互联网”翅膀 也要系上“监管”的线(2)

2018-07-09 08:39:41 网络整理 阅读:111 评论:0

日常步行通过手机APP“捐赠步数”,就能为公益项目爱心筹款;虚拟庄园里“养鸡”,捐赠“鸡蛋”也能献爱心;用“绿色能量”每养大一棵虚拟树,企业就在线下种下一棵真树……本报记者发现,这些公益行为不再只是单纯、生硬的捐赠页面,而是融入公众的生活场景。以“公益+多元跨界”的形式,让公益以更贴近现实、更具趣味的形式融入生活,也使得随手公益成为生活新常态。

信息及时更新弥补弊端

长期关注公益项目的茜茜经常参与到公益项目的策划和执行中,她认为,传统的公益模式无法让受助方、捐赠者和公益机构建立链接,信息流通不畅,使得人们逐渐对公益产生隔阂,无法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而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在于信息的及时交流、更新,很好地弥补传统公益的缺陷。

比如,在传统公益项目中,捐赠者要通过阅读公益组织的报告,才能了解项目的情况如何。如今借助互联网,捐赠者就可以轻松地了解到资金的去向、项目的进展情况。像去年腾讯公益..发起的“99公益日”活动中,不少潮汕本土的公益组织都以不同的方式发起或参与到相关的公益项目募捐行动中去。茜茜就参与到市学康社工中心发起的“自闭症家庭支持计划”中,尽管捐赠的钱款不多,但她时不时就会收到项目方通过微信发送给她的项目进展情况,让她更清楚地了解到项目是否有真正落地实施。茜茜告诉本报记者,对于捐赠者来说,从爱心捐助的那一刻起,会不断得到反馈,而不再是“交完钱就与你无关”了。

除了募集资金之外,在潮汕有很多公益机构和组织都借助互联网来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梦归潮汕”寻亲团致力于帮助上世纪40年代因战乱饥荒而流落他乡的潮汕乡亲回家,在开展这项公益行动的时候,寻亲团的志愿者把每次采集回来的寻亲人信息,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编辑成推文,利用微信、QQ、公众号等网络途径发送出去,以快速找寻到匹配信息。这种借助互联网扩大寻亲力度的方式,,已经帮助超过300名流落他乡的游子找到潮汕亲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