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刘邦费尽心思推翻秦朝,建立汉朝,为何仍然选择“汉承秦制”?

2019-12-12 12:38:19 暂无 阅读:1184 评论:0

刘邦是中国古代史上出名的帝王,虽说他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但是他的出身却并非达官贵族,相反他的出身很低微,从一介布衣成为泗水亭长是刘邦一生的转折点,担任泗水亭长是刘邦参与到秦朝政治制度的标志,秦朝的政治体制对成为皇帝前的刘邦有重要的塑造作用,他在开创汉朝以后,也大力推行“汉承秦制”,秦朝的政治体制对汉朝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一、刘邦趁秦朝政局未稳,担任泗水亭长后进入秦朝的政治体制内,在此期间,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政治能力,而且为之后汉朝的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进入秦体制,刘邦虽说是游手好闲之人,但在民间有号召力,锻炼了其组织能力

楚国被秦灭亡,秦朝建立,实现大一统,由于楚在灭亡前的力量强大,所以秦始皇尤其注重对楚地的控制,楚地内的贵族阶层和有知识的人士大部分都选择归隐于世,不参与政权的争夺,而有些人选择继续与秦朝战斗,于是就有了项羽一众。

刘邦费尽心思推翻秦朝,建立汉朝,为何仍然选择“汉承秦制”?

楚地的官员都是以前楚国的官员,自然得不到秦朝的重用,由于秦朝采用郡县制度,建立地方政权,所以类似于刘邦这种游手好闲但在民间又有一定号召力之人,正是秦朝在地方所需要的管理百姓的官吏。

刘邦本名刘季,刘家共三子,刘邦是最小的一个,刘邦的二哥哥刘仲是家中的主心骨,他的勤劳能干得到家族内部人的赞赏,刘仲在管理产业为家庭积累了部分财产,而刘邦却恰恰相反,他生来好吃懒做,不想劳动。

刘家本来也不是什么富裕贵族人家,世世代代靠幸苦耕作得以生存和生活,刘邦还有一大哥,大哥去世得早,留下大嫂一人生活,按理说刘邦应该多多关照寡嫂,但是他却爱到寡嫂家中蹭吃蹭喝,而且还带着狐朋狗友一起,刘邦招呼朋友的本领无人能及,所以他顺利成章进入秦朝的政治体制内。

刘邦费尽心思推翻秦朝,建立汉朝,为何仍然选择“汉承秦制”?

亭长是秦的基层政权内最基层的吏,每个亭长的手下都有两个卒,分别是亭父和求盗,亭父负责内务,求盗负责抓捕盗贼等,协助刘邦处理百姓纷争,刘邦的官虽小,但亭长在基层管理中的作用却很大,亭长所需的最基本的能力就是组织能力,面对上级下发的命令,亭长要及时传达到乡里和县里,面对乡里的百姓,亭长要有能力与他们打交道。

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制最大的优点就是大大提高了官员的办事效率,体系严密,分工明确,刘邦也在郡县制的运行体制内,他在这中间学到了不少组织管理人的经验。

成为亭长之前的刘邦好吃懒做,不招人待见,但做官以后的刘邦得到了乡里乡亲的拥戴,刘邦在处理百姓间的纷争和催缴赋税中使自己的组织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自己的地位也随之提升,刘邦成为当地有名的人物。

(二)进入秦体制,刘邦的人脉关系得到极大程度的扩展

做官以前的刘邦的人际关系局限于他的那些狐朋狗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刘邦是不干正事的人,他的朋友自然也不是什么名贵之人,然而,刘邦做官后,他人际交往的圈就扩大了,进入秦制后,他的人脉关系因此得到拓展。

刘邦费尽心思推翻秦朝,建立汉朝,为何仍然选择“汉承秦制”?

首先,刘邦在与各乡县的对接工作中有机会接触到官宦阶层,大大扩大了他的接触面;第二,刘邦在以前的朋友圈内也算不得什么人物,然而秦制给了刘邦权力,他是一个吏了,在朋友中的声威自然高,成为他以往的朋友圈内的重要人物;

第三,地方上的有钱人士也巴结讨好刘邦,刘邦也乐意与之成为好友,这样一来,刘邦的人脉上至官吏、富豪,下至基层百姓,这也为刘邦后来的活动做了铺垫,这些人脉都是刘邦最坚实的起事资本。

从刘邦前期的生活来看,他还没有被任命为基层小吏之前,唯一的愿望就是不想和自己的父亲哥哥那样日夜耕作但也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什么大的雄心抱负,但是后来,刘邦接触到了其他官吏,一如官场就不想出来了,他有了政治愿望和抱负。

(三)进入秦体制,刘邦深刻认识到秦制的优缺点,激发了其政治欲望与野心

刘邦的夫人吕雉家中殷实,在刘邦还未迎娶吕雉之前,刘邦去参加沛县县令特地为吕雉的父亲举行的宴会,宴会的宾客座位是按照随礼的金额安排的,随礼金额高者才能座上座,刘邦自然是没钱的,但他却骗人家说自己随了万两的礼金,最后刘邦被安排在了上座,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刘邦特别在乎面子,不甘于别人之下,自己必须要高人一等才行。

刘邦费尽心思推翻秦朝,建立汉朝,为何仍然选择“汉承秦制”?

秦朝虽然结束了战乱,使国家统一,但是地方反抗秦统治的也人也不少,战火频繁,刘邦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或多或少会产生一点政治欲望。刘邦曾被派到秦的首都咸阳出差,他一直生活在沛县,从未见过如此繁华的地方。

后来,他在街上看见秦始皇巡视的仪仗队,更是感叹皇帝的威严,随后便发出感叹大丈夫应该像秦始皇这样。从咸阳出差回来后,刘邦的政治野心正式形成。

他无时无刻不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能,标榜自己有多么大的本领,刘邦宣称自己的母亲曾被蛟龙附身,借此表示自己是龙的儿子,这为刘邦取得正统地位打下基础,刘邦创造大量的神话传说为自己制造舆论,以获得天下人的支持。二、在反秦的斗争中刘邦把秦制运用到军事上,用秦制构建刘邦集团,也用秦制管理跟随自己的反秦军队,在建国后也利用秦制笼络人心,为汉朝的发展起到塑造作用

秦的暴政导致天下不满,大量仁人志士组建反秦队伍,领导起义斗争,刘邦也不例外,但刘邦的起义队伍最大的特点就是善用秦制,项羽是楚国的后代,自然不愿意采用秦朝体制管理军队,所以项梁和项羽的军队完全是自成一派。

刘邦费尽心思推翻秦朝,建立汉朝,为何仍然选择“汉承秦制”?

陈胜领导了第一场反秦起义,他代表的是农民阶层,他自己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是社会的最底层,是暴政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受害者,他们自然也接触不到秦制的优点,一心想推翻秦制。刘邦是秦制的直接参与者,他与秦制的接触面最大,所以刘邦深知秦制的特点,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刘邦进入西进关中后,对关中人非但没有杀之,反而保留关中官吏的职权,也没有杀烧抢掠,一路上得到了大量百姓和官吏的支持,没有遇到大的阻碍,刘邦没有破除秦制,让秦制内的官吏继续行使职权,这也是刘邦能轻松进入咸阳城的原因。

秦朝的刑法极为严酷,秦政治内的赏罚分明,刘邦也学习到了这一点,所以当刘邦入主宫内后,让萧何等人为汉朝修订刑法,最重要的是借鉴秦朝的刑法,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所以刘邦当上皇帝后尤其看重军功。

他重用为汉朝立下..的人,给予他们良田和住宅,以此来稳固武将的心,让他们誓死为汉朝效劳。刘邦也采用秦朝管理官员的办法,大臣犯错后也不姑息,层层管理,汉朝的管理体制在秦制的影响下变得井井有条。

刘邦费尽心思推翻秦朝,建立汉朝,为何仍然选择“汉承秦制”?

项羽在反秦的斗争中表现得很残暴,对自己人也不例外,虽然项羽身边也有些忠士,但都是楚国原来的部下,刘邦白手起家,一路上得到了大量的支持,这得益于秦制中赏罚分明的政策。在建立汉朝以后,刘邦倡导“汉承秦制”,推行郡县制,继承秦朝政治制度的优缺点。

在经济制度上,汉朝借鉴了秦朝的徭役制度,土地制度,秦朝末年,封建的土地制度随着战争的破坏而破坏,刘邦下令恢复地主的土地,并且为了奖励..,赐予那些有战功的将领土地,这样他们就成了身份特殊的地主了。

另外,为了完善封建土地制度,汉朝还大力恢复和鼓励小农经济。秦朝灭亡的原因就是秦的暴政,其中《秦律》的严苛程度是暴政最重要的体现,刘邦为了安抚民心,表面上是废除了《秦律》中严苛的法令, 但是刘邦让萧何依据《秦律》编订《汉律》,在刑法上汉朝基本上延续了秦的严刑。三、刘邦生于战乱年代,在秦朝严苛的政治制度下成长起来成为一代君王,他的起点不高,所以他在一步步向前进的过程中继承了秦制的优点,为汉朝的繁荣埋下种子

对刘邦何时开始全面继承秦制的探讨从未停歇,但是从刘邦在反秦斗争中的种种表现和建国后汉朝采取的政策来看,刘邦在担任泗水亭长时就已受到秦制的影响。

刘邦费尽心思推翻秦朝,建立汉朝,为何仍然选择“汉承秦制”?

刘邦出身不高,但最终却能打败项羽与其他反秦队伍,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刘邦吸收了秦制的优点,并在建立汉朝后,借力避开暴政,大力采用秦的管理制度,从某些方面来说,刘邦在担任泗水亭长的那段日子把刘邦从一个市井无赖变成一个有头脑的政治家。

刘邦个人在参与秦制的过程中通过学习秦制加强了自己的政治能力,培育自己的政治野心,刘邦虽然加入了反秦斗争,但是他却没有抛弃秦制,在征讨之处依然沿用秦体制内的官吏,保持秦体制内的兵马。

刘邦建汉朝以后,大力推行“汉承秦制”,秦朝的政治制度也不完全都是不好的,秦朝的郡县制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汉朝继承了秦朝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的管理对国家的总体局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不得不说刘邦是个聪明的帝王,他懂得在继承秦制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新的制度,开创适应汉朝的制度,这也是汉朝能够稳定的重要原因,同时对后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汉书》

《资治通鉴》

《廿二史札记》

《史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