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方孝孺:即使诛十族也不屈服!为何被称为读书种子?

2019-12-15 06:37:17 暂无 阅读:1971 评论:0

方孝孺是建文帝最亲近的大臣 他也视建文帝为知遇之君,忠心不二。明成祖朱棣的第一谋士姚广孝曾

跪求不要杀方孝孺,否则“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绝了”,明成祖答应了他。

方孝孺:即使诛十族也不屈服!为何被称为读书种子?

方孝孺

南京陷落后,方孝孺闭门不出,日日为建文帝穿丧服啼哭。

明成祖要拟即位诏书,大家纷纷推荐方孝孺,遂命人将其从狱中召来,方孝孺当众嚎啕,声彻殿庭,明

成祖也颇为感动,走下殿来跟他说:“先生不要这样,其实我只是效法周公辅弼成王来了。”

方反问:“成王安在?”

明成祖答:“已自焚。”

方问:“何不立成王之子?”

成祖道:“国赖长君。”

方说:“何不立成王之弟?”

成祖道:“此朕家事!”并让人把笔给方孝孺,说:“此事非先生不可!”

方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死即死,诏不可草。”

成祖暗压怒火说:“即死,独不顾九族乎?”方孝孺用更大的声音答道:“便十族奈我何?”

朱棣气急败坏,恨其嘴硬,叫人将方孝孺的嘴角割开,撕至耳根,大捕其宗族门生,每抓一人,就带到方面前,但方根本无动于衷,头都不抬。明成祖彻底绝望了,也横下一条心,把方孝孺的朋友门生也列作一族,连同宗族合为“十族”,总计873人全部处死!(初见“诛十族”于祝枝山《野记》,一般认为非正史。)

方孝孺:即使诛十族也不屈服!为何被称为读书种子?

朱棣

为什么孝孺会被称为“读书种子”?这从宋濂对孝孺的评价与孝孺自己的言论可见一斑。宋濂称赞孝孺的学术成就说:“凡理学渊源之统,人文绝续之纪,盛衰几微之载,名物度数之变,无不肆言之。离析于一丝,而会归于大通。生精敏绝伦,每粗发其端,即能逆推,而底于极。本末兼举,细大弗遗。” 可见孝孺在理学、历史和礼仪制度上能综罗百代,至广大而尽精微。这是“读书种子”取得的成就。然而“读书种子”的精神不只如此。从他的志向中可以得知:“其大者,将宏廓敷扬其所传于世,俾人得乐生达理;其次亦将整齐周公孔子之成法,为来今准;下此犹当著一书,据所蕴蓄,补艺文之遗缺,续斯道于无极。仆将抱遗经,陈之达者,而施之于天下。苟未欲治斯世,著之在书,授之其人,乐之以终身。”

方孝孺:即使诛十族也不屈服!为何被称为读书种子?

方孝孺书法

方孝孺的志向,首先在于将终生积学推广于世,使天下得以养教遂生。其次在于整理圣人之成法,著之在书,以为来世之准绳,以传诸人,以续道之统绪。可见“读书种子”的精神不仅在于读书,更重要的在于学以用世,得君行道。《明史》称孝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可见“读书种子”最核心的精神就是将道统与道学分离所造成的功业与空言两端合二为一,“以道事君”。“读书种子”出仕是为了“行道”而非为“利禄”。他固守价值理想,以之作为参与政治社会活动的准则,“以讲明道学为己任,以振作纲常为己责,以继往绪开来学为己事,以辅君德起民瘼为己业”。他凭借“道”这一超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批判君主违背价值理想,甚至与君主对抗以推行其价值理想。如果再结合孝孺事迹与《逊志斋集》所载的孝孺其他言论来看,孝孺真正具备了“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精神。所以“读书种子”的含义就是儒家“修己以安百姓”、内圣而外王的理想人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