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原创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最大的两件功劳,在历史都并非他所为

2020-01-26 18:31:45 暂无 阅读:894 评论:0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堪称是神的化身。在诸葛亮身上既有草船借箭、木流牛马,最令人称奇的当属空城计。在诸葛亮身上发生的这些神奇的故事,有真有假,甚至有些并不是发生在他身上,而是在同时期的其他人物的身上。

从现有的史料来看,可以肯定的两件故事肯定不是发生在诸葛亮身上。其一是草船借箭,其二是空城计。

在小说《三国演义》当中,曹操挥兵南下,剑指江南。为了抵御曹操,刘备跟孙权组成了联军。此时的孙刘联军无论是兵员还是武器装备都远不及曹军。为了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嫉妒心极强的周瑜让诸葛亮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如果没能完成将军法处置。

原创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最大的两件功劳,在历史都并非他所为

心知三天之内肯定无法造出十万支箭的诸葛亮,夜观天象发现了三天之内江上大雾弥漫,便想出了假装深夜偷袭曹操的方式,迫使曹操不敢贸然出兵只得不停的射箭,来抵御这场"偷袭"。

另一方面诸葛亮在"偷袭"的船队两侧扎了许多稻草人,最终这些箭矢跟随着草船回到了孙刘联军的大营当中。

原创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最大的两件功劳,在历史都并非他所为

故事听起来非常戏剧性,处处彰显了诸葛亮的智慧。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其主人公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

根据《三国志·魏略》记载:"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故事发生在赤壁大战之后,作为战争的胜利者,孙吴政权的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为了实现自我报复,孙权也曾多次组织了北伐。

原创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最大的两件功劳,在历史都并非他所为

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

行进五六里,孙权下令鼓乐齐鸣,曹操生性多疑,见吴军整肃威武,恐有诈,不敢出战,并长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原创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最大的两件功劳,在历史都并非他所为

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儿,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连忙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片刻之后,箭均船平,吴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可见历史上的"草船借箭"是孙权急中生智的结果,而小说《三国演义》中则演绎成是诸葛亮有意为之,是他精心谋划而成。

原创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最大的两件功劳,在历史都并非他所为

比起草船借箭,空城计对于诸葛亮的“神化”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原创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最大的两件功劳,在历史都并非他所为

在《三国演义》当中,空城计是发生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

当时诸葛亮手中无兵被困在小城当中,面对着司马懿的千军万马。诸葛亮心知此刻调兵肯定是来不及,弃城而逃最终结局将会更加凄惨。于是乎他想到了空城计这一计谋,最终如愿地吓走了司马懿。

原创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最大的两件功劳,在历史都并非他所为

不同于小说里面对于诸葛亮空城计绘声绘色地描绘,在正史《三国志》当中,丝毫找不到一丝关于诸葛亮空城计的记载。

事实上,空城计在历史上确有其事,故事同样也是发生在东汉、三国时期。根据《三国志·程昱传》记载: 袁绍当时在黎阳,将要南渡。而此时,程昱只率领七百兵士守鄄城。

曹操听说此事后,派人告知程昱,要给他增派二千士兵,助他把守城池。程昱不肯,对来说:"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原公无疑!"

原创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最大的两件功劳,在历史都并非他所为

在程昱看来如果增兵,袁绍南渡途经鄄城时,必然要发兵攻打,战事一旦发生鄄城必然会被攻克,所以还是不要增兵为上策。曹操听从了程昱的建议。后来,袁绍听说程昱兵少,果然不屑前往攻打。

虽然程昱的空城计看起来并不像诸葛亮的空城计看起来那么的惊心动魄、跌宕起伏。利用的也不过是袁绍的不懈,而解除危机。但是这才是现实当中可能存在的空城计。

事实上,关于小说里面神化诸葛亮的故事情节还有很多,比如前文提到的木流牛马,这一神奇的发明至今找不到相关的考古实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