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古人用餐后放下银子直接就走,为何店小二从不阻拦,也不点清?

2020-02-07 18:28:21 暂无 阅读:1284 评论:0

岁月的积淀使得酒清香四溢,也使得历史芳香醇厚,历史的长河暖暖流淌,至今让人回味无穷。我相信,许多人在古装影视作品中看到不少这样的情景:酒楼里的江湖豪客,在吃饱喝足后把银子放在桌子上直接就走,根本不管饭钱够不够,而店小二既没有阻拦,也没有当面点清数额,直接就把银子甩给掌柜,继续干活去了。这是为何?

古人用餐后放下银子直接就走,为何店小二从不阻拦,也不点清?

说到这,不得不提到碎银子的历史。碎银子的前身就是白银,也就是我们说的银锭,而白银这个称呼是在元朝才开始在中原普及的,而在这之前,虽然会有白银,但使用铜板的比较多的。古时的酒馆和饭馆,一般都会有专门衡量银子中重量的戥子,他们会用专门的剪刀将其剪下来,并称重后继续制作成碎银子。

而一两白银大概相当于1000文铜钱,碎银子最低也值个两三百文铜钱,那些放下碎银子就走的客官,一般不会放一个碎银子,往往都是掏出四五个碎银子拍在桌子上,所以小二也是乐得清闲,也不会去专门找客官的晦气。

古人用餐后放下银子直接就走,为何店小二从不阻拦,也不点清?

按照我们现在大米的价格来进行计算的话,那古代的一两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两千块钱了。在宋朝的时候,战争是比较多的,所以没有那么多人种粮食,自然大米的价格就比较贵,在这个时候,一斗米的价格是三十文,但是在这个时候一两是有二千文的,那一两银子能够买到四担左右的大米,基本上是相当于一千五百块钱的。

这在《宋史食货志》中是有记载的:半斤牛肉,20文铜钱;半径烧酒,30文铜钱。一般来说吃一顿饭也就大概有个一百几十文铜钱。

古人用餐后放下银子直接就走,为何店小二从不阻拦,也不点清?

如果还是不大明白的话,我们可以通过《水浒传》里的具体事例来分析一下:当时阮小七只用了一两银子就买了一大坛酒,二十斤熟牛肉,两只烧鸡。足够六、七个人享用了。还有一次,陆谦酒店里招待管营和差拨时曾拿出一两银子,点了三四壶好酒,表示剩下的菜随意上,可见一两银子真的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

所以说,那些吃完饭直接走人的客官,放下的碎银子往往比吃一顿饭花费的铜板还要多,对于酒馆老板来说,这就相当于多给了小费,肯定是稳赚不赔的,高兴都来不及,又怎么会去阻拦他们?怎么会去点清呢?

古人用餐后放下银子直接就走,为何店小二从不阻拦,也不点清?

不过事实上,随身带着大银两的人毕竟是少数的富家子弟,普通老百姓用的还是铜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