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蹴鞠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2020-04-02 18:23:08 暂无 阅读:910 评论:0

蹴鞠,又称踏鞠或踢圆,是我国古代用脚踢球的活动,也是中华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传统运动项目之一。“蹴”就是脚蹴、蹋或踢,这个动作可追溯到原始狩猎用脚踢石球来猎物,而“鞠”则是最早用皮革外包、内充米糠的球。

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蹴鞠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2004年初,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运动就是起源于2300年前的“蹴鞠”。2006年5月,蹴鞠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蹴鞠是可玩性强的团体运动,不受场地的约束,活动起来灵活不受限制,所以诞生之初就很受欢迎,成为民众茶余饭后的消遣活动。

蹴鞠的起源

关于蹴鞠的起源,众说纷纭。一说黄帝在战胜蚩尤部落后,将蚩尤擒获并把他的胃取出,塞入毛发给士兵当球踢;此后,战役胜利,就将敌人的胃割下来当球踢,作为娱乐项目彰显军队战斗力;但黄帝属于上古传说中的人物,无法证实事件的真伪,所以这个说法只能当作是传说。

而根据史料记载,蹴鞠早在战国时期,在富裕的齐国都城临淄民众中已广泛开展,是一项风靡社会的娱乐活动。

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蹴鞠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文史记载,这时期蹴鞠主要在齐国都城盛行,被称为“蹋鞠”,鞠的构造简单,多用动物毛发纠结成球状。因为不需要技巧,也不需要特定场合,街巷里就可以进行,人人参与度高,是平民百姓茶余饭后的消遣活动。

汉代蹴鞠:第一个发展高峰

随着动乱时局的结束,汉代经休养生息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迎来古代蹴鞠运动第一个发展高峰,蹴鞠风尚从民间踢进了宫廷。皇家成员也变得喜爱蹴鞠运动,将斗鸡和蹴鞠当做是平常的娱乐项目,以蹴鞠斗鸡为乐。就如汉武帝也是喜爱蹴鞠之人,他不仅热衷于参加蹴鞠运动中,还非常爱看蹴鞠表演,在皇宫中养着一群蹴鞠技术过硬的门客。

由于宫廷中贵人的喜爱,甚至发展出蹴鞠舞。舞者穿长袖,随着音乐用脚把球做出不同的花式动作,鞠球在数人的合作下灵活游动,类似于现在花式足球,是纯粹娱乐性欣赏活动。

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蹴鞠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此外,还有一种对抗性的蹴鞠比赛。因汉代常受边境匈奴的长期骚扰,随时防备其入侵,所以历代皇帝都非常重视重视军务训练。而蹴鞠正好可以作为锻炼手足的一项运动,可以提升士兵们的柔韧度、灵活性、速度以及耐力。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北征匈奴时,就用蹴鞠运动训练将士。

汉军中的蹴鞠比赛已经有了完整详备的竞技规则,还有专门的球场“鞠城”,一个方形场地,两侧有六个球门,比赛双方各有六名球员和六名守门员,竞技员的球场素养和赛场礼仪要好。场上还配有两名裁判,出现了最早的足球裁判员,根据比赛规则公正无私的判定输赢。

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蹴鞠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但是出于军事练兵目的,比赛的过程中,蹴鞠运动的对抗相当激烈,允许竞赛双方推拉拽打,身体直接冲撞就如战场上冲锋陷阵打仗一般。

唐代蹴鞠:第二个发展高峰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经济发展繁盛,蹴鞠运动在这时期到达第二个发展高峰,鞠的制造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汉代的鞠整体是实心的,表面用动物皮毛或内脏制作,里面用羽毛或者毛发充实,球体简单粗劣。而唐代的鞠出现了不同于之前的八片皮革拼接成的球体,这种皮革缝制使球体更为圆润,球身内有动物膀胱做成的充气球胆,发展为一个充气球。这种制鞠技术的革新,使球结实但又轻巧,能够让蹴鞠运动员更好的发挥实力。

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蹴鞠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唐代时期的蹴鞠是世界上使用充气技术制成的球类,据世界体育历史的记载,即便是号称足球发源地的英国,是也只在十一世纪发明出充气球,比这个蹴鞠晚了三四百年。

唐代鞠球的发展,让蹴鞠在形式也发生了于汉代不同的变化,不再是在地上挖洞作球门,以进球多者为胜;而是设计发明了用两根竹竿,中间拉有一网,类似于现代足球网门的球门。球身的轻巧让更多的人群参与到蹴鞠活动,这对蹴鞠活动的开展以及技艺的推陈出新有重要意义,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踢法,例如双球门踢法、单球门踢法、打球、白打和趯球等等。

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蹴鞠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隋唐时期经济昌盛,社会开明,妇女受社会约束少,社会地位提升,因着球体变轻,女子蹴鞠活动在唐代更为广泛,以踢得高、踢出花样为本事,俗称“白打”。主要有用肩、背、拐、打、膝、拍等十余种打法。

宋代蹴鞠:鼎盛时期

到了宋代,蹴鞠发展得更为普及和迅速。从史书典籍中了解到,宋代的宫廷从皇帝、权臣武将到上流社层,甚至还有到访宋廷的外国国王及使臣都热衷于参与蹴鞠活动,不仅仅出现了专用的商品球和蹴鞠行话,蹴鞠还成为一种社交礼仪,该项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达到了鼎盛时期。

宋代政局较为稳定,国民力量雄厚,加上政府取消了坊市制度,人民生活自由度高,商户用心经营,有力的促进了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因此,更多的人从农耕经济中解放,在城镇中有更多时间参与体育项事。

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蹴鞠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根据史料中记载,南宋临安城有十多个娱乐行会,蹴鞠赫然在列,其中比较有名的是齐云社,又称“圆社。齐云社是一个全国性的民间组织,各地来的子弟在社中切磋蹴鞠技法、交流蹴鞠经验、定期举办各种蹴鞠盛会。如此一来便形成了行业,竞赛制度因此更加详尽,既有十禁戒和十不赛的比赛规定,又有专业的比赛裁判和工作人员。

宋代社会蹴鞠业的发展十分成熟,为此还出现了不同阶层的蹴鞠服饰。宋代皇帝以及男性贵族的蹴鞠服选用圆领窄袖袍,同时将前襟用丝带系住,袍的下摆在右胯进行掖扎,以便在进行蹴鞠运动时,充分活动肢体。其次,设计“V”字形的交领以及将团领开敞翻折,还能有助于进行剧烈运动过程中的散热。头部则用幅巾等帽式配饰包裹起来,用来固定头发,防止其散落阻碍蹴鞠运动的进行。

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蹴鞠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而在参与贵族宴会的男性蹴鞠竞技者的则身穿红蓝或红黄搭配,鲜明的颜色竞技服,类似于现代足球各球队有不同的制服,来达到冲击观众视觉的效果,活跃球场中气氛,提升观众欣赏蹴鞠运动的兴致。

至于,民间及皇宫女子蹴鞠时,她们会将头发高高向上盘缠起来,高盘高髻,利于蹴鞠时转身以及用头、肩顶撞蹴球等动作。通常情况下,女子在蹴鞠时会穿着敞开式的蹴鞠服饰,直领且对襟,具有非常窄细的下摆,衣服下摆一直留到膝盖以下甚至到了足踝,腰身呈直线。有些还会配有一种缕金罗带,与蹴鞠服里上衣衫子相互搭配。夏日的时候,宋代女子蹴鞠便穿着一种袖子比褥袄短的衫。

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蹴鞠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蹴鞠运动的发展,使得宋代蹴鞠服饰已经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体育及休闲运动服饰的部分基本特点,并且它在色彩以及局部造型上的创新与现代比赛的服装隐隐有一脉相承的地方。

宋代还出现了专门靠踢球维持生计的蹴鞠者,蹴鞠艺人。在进行切磋技艺的瓦舍,蹴鞠艺人靠精湛的的蹴鞠表演获取酬劳,平日成立蹴鞠班收取..费。此外,蹴鞠还出现了规范的神崇拜仪式。蹴鞠行会中会祭拜德高望重的蹴鞠先人的现象,表示崇拜。

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蹴鞠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宋代盛行的儒道思想对蹴鞠产生了深厚影响。蹴鞠时,无论什么地位的人都要以礼相待,和气为贵,因而蹴鞠者更加重视集体,竞技间火药味不再浓重。这就给这项冒险性、竞争性的体育项目加上了厚重的伦理色彩,极大程度的抑制了这类竞技性强的体育项目的发展,制约了蹴鞠运动的发展。使蹴鞠向表演项目转变,社会地位逐渐降低。

宋代的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弱之风盛行同样使蹴鞠的竞技性下降,当时的人们更加热衷于趣味性和娱乐性游,蹴鞠运动逐步沦为技巧性的游戏,最终成为展现女子美感的肢体表演。后来,元明清时期的外族文化对汉族文化的压迫,对宋代蹴鞠赛制和球门的改变使蹴鞠向表演方向发展,导致蹴鞠运动从兴盛走向衰亡。

元代蹴鞠:在官场遭到排斥

蹴鞠运动在元代民间依然盛行,却在官场遭到排斥。元武宗仍爱看近臣表演蹴鞠,曾大赏钱财,但时常有大臣进谏,说蹴鞠是奇技淫巧,使人玩物丧志,不务正业,国将不国;地方官也常发通告,指责蹴鞠与击球、射弹、粘雀等都是游手好闲之辈的作为,不值得推崇。

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蹴鞠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所以,到了元代,蹴鞠已不及宋代盛行,变成了杂技性质的表演活动,女子踢球反而成为社会风向,出现了蹴鞠女艺人,在杂剧、散曲、诗词与话本里都有所见。这些女艺人大多都是青楼女子,为招揽客人显示其高超技艺,为前来玩乐的纨绔子弟献演。

元代明人关汉卿曾邀请朋友到谢馆秦楼散闷消愁,作曲赞赏秦楼女子蹴鞠踢打温柔顺畅自然,最为风流,犹如蝶飞燕舞,低不坠地,蹴之陡高。蹴鞠完全沦为青楼女子为取悦男性的工具,使得蹴鞠在百姓的认知中成为低级趣味,不再人人追捧。

二是出现了家庭内家庭内男女混踢。据传世的元代“蹴鞠纹铜镜”,两个官宦人家的青年男女正在同场踢球,一对僮婢在旁边观战,还配有鼓乐,说明此时男女混合踢球也很普遍。

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蹴鞠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明清蹴鞠:逐步衰亡

明代的蹴鞠完全沦为一项娱乐项目,赛制与之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设置门,分为蹴球和踢鞠两种。踢鞠是主要靠技术技巧得分,仍然有一定的竞技性,动作丰富,需要有设计感,所以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属于花式鞠球表演。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很多女子也热爱这项可以表现身姿的活动。而蹴球是一项竞赛性比较弱的无对抗隔网活动,对场上的位置均有很专业命名和制定了详细的比赛方法和规则。

明代蹴鞠赛制比较完善,有相应的比赛规则。队伍内各人员分工明确,对不同位置的球员有明确的、固定的动作要求,不再适合蹴鞠的普通爱好者,减少了这项活动的普遍性,失去了大量群众基础,蹴鞠的传播性更加减弱。

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蹴鞠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此外,政府对蹴鞠逐渐禁止。朱元璋称帝后,严禁军中任何蹴鞠行为,若有蹴鞠者则斩断双腿;朝廷宫宴上也不再举行蹴鞠表演,蹴鞠艺人也渐渐失去原有受追捧。到了清朝,满人喜爱骑马打猎,射箭摔跤,对中原体育活动进行改造和严格的限制,顺治帝甚至亲下口谕禁止八旗兵、蒙古、汉军踢石球,使得蹴鞠运动的开展范围急剧缩小。

但是,满汉文化的交融使得蹴鞠产生了新的形式,冰上蹴鞠。乾隆皇帝是冰上蹴鞠创始人,但是冰上蹴鞠受气候和场地极大限制,作为一项盛大的观赏仪式也只能由皇帝一人观赏。此外,这项活动只有蹴鞠技术精湛的滑冰好手满人较为符合要求,少有平民能够掌握,所以在民间也难以开展。

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蹴鞠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如同世上的万般事物,蹴鞠运动在历史中的发展经历了低潮,..,衰落阶段。起源于战国时期的街头巷尾,借着唐宋的繁荣达到巅峰时刻,从宫廷到民间,人人都是蹴鞠爱好者。直到儒家文化和外族文化的带来了严重影响,在元明清时期逐步衰亡。

参考文献:《我国古代蹴鞠的演变》《古代蹴鞠服饰研究》《蹴鞠》《我国古代蹴鞠研究综述》《蹴鞠运动对古代不同社会阶层的影响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