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土豪劣绅”是怎么来的?又因何而消失?(2)

2018-08-26 16:34:41 网络整理 阅读:128 评论:0

但是后来发现,这个认识有问题。近现代中国的乡绅,确实有一个劣化的过程,他们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如古代中国的乡绅多,和农民的关系比古代中国要恶化,这也是事实。那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过去以为是因为取消科举制。大量农村乡绅,原来是有逼自己的子弟好好读书上进,考试做官的传统的。但是清末的时候,科举制取消了,对于这些家庭来说,子弟明确的上进之路消失了,那乡绅的精神品质自然就劣化了。但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土豪劣绅"这个词背后的含义。在中国古代社会的乡村,乡绅不仅是财富的聚集者,也是文化的拥有者,甚至还是乡村道德和社会精神的维护者,他们和普通农民是共生关系。那为什么到了中国现代史上,同样一帮人,,他们和农民的关系突然就变成了对抗关系,在革命话语里就变成了无恶不作的“土豪劣绅"?

“土豪劣绅”是怎么来的?又因何而消失?(2)

我们来想象一下,在近代中国的某个乡村有这样一个家庭,我们就叫它王家吧。王家租种了当地士绅张老爷家的土地。春种秋收,一年忙活下来,给国家交完皇粮,再给张老爷家交完租子,剩下的粮食可能刚刚够一家老小的口粮。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就那样,但是农耕经济的波动性也不一旦遇到水旱灾荒,今年够,明年就有可能不够吃。但王家也并不会觉得特别慌张。为啥?他们还有两个对付经济波动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搞点家庭手工业。我们都知道,古代中国有一个传统,叫做“男耕女织” 男的在地里干活,女的在家织布。这织出来的布,可不光是自己穿,这些布其实是当时农户的一种重要的生产剩余,可以拿出去卖,换钱的,这是家庭的重要收入。可是到了近代中国,国门打开,洋货涌入,就纺织品来说,无论是价格还是品质,那些农户自己织的土布,就完全丧失了竞争力。因为经济全球化,中国农村普通人家的一条生计就被断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