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皇帝其实是一个很悲催的职业

2020-06-02 06:30:07 暂无 阅读:945 评论:0

自从秦始皇创立皇帝这个职位以来,无数的中国人都将此职位当成了人生的最高职业梦想。但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更何况是皇帝,所以许多的人死在了晋级皇帝的路上,并且万劫不复。

皇帝其实是一个很悲催的职业

秦始皇

皇帝这个职位到底有哪些地方让人羡慕,觉得当皇帝非常惬意,非当不可呢?

一、无限的权力。

这一点可能是许多人向往当皇帝的主要原因,一旦当上了皇帝,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事实真是如此吗?

从皇帝这个职业的前身王的时代起,就有人这么任性的干过,均被认证为当世昏君,十大恶人之首,如夏王桀、商王纣。这两人不但被后世写入反而教材,还被视为昏君鼻祖。之后的隋炀帝杨广、唐明皇李隆基也是,尤其是唐明皇,自以为上半生功勋卓著、家底很厚,可以放纵一下子,哪知道还没到死就迎来了安史之乱,大唐从此没落。前面这些人除了唐明皇以外,其余都没有好下场。

在封建王朝,皇家与国家实为一体,国家是皇帝的一人无限责任公司,皇帝要为国家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所以皇帝做什么都会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国家的命运就牵扯到千千万万的百姓,皇帝看似任性的放纵就会给百姓带来灾难。百姓面对因为皇帝的不负责任带来的苦难只能逆来顺受,不能反抗,任何反抗哪怕只是口出恶言都被视为反叛。当百姓忍无可忍的时候就只能真的反叛,如果成功皇帝的命运也是一样,只有死路。

皇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采用多种手段来对皇帝进行一些限制。比如史官会随时记录皇帝的一言一行,编撰成皇帝日记(实录),用这种方式让皇帝不好意思做太出格的事情,否则就会永久记录在案,让后世的人看笑话或者唾骂。

另一个是礼制,皇帝做任何事情都要合乎礼法。最初皇家创建礼法是为了让皇帝的一言一行都有威仪、有气场,但后来礼法也成为皇帝的行为准则,限制皇帝不能做太过份的事情。

最后一道屏障是大臣,大臣限制皇帝权力的方法有许多,可以正面劝阻或抗辩,但是自身要冒很大风险,人可能危及仕途甚至生命。正面刚风险太大就会来阴招,行动之时拖延或者注水,阳奉阴违,搞点面子工程欺骗。这些再阻止不了的话,就会动用终极大招,联合各方势力废除皇帝甚至直接造反。

政令难行是许多皇帝作用外戚与宦官的原因之一,虽然有些人明知任人唯亲有隐患(如崇祯) ,但在选有能力还是听话的人的方面,他们往往宁可选后者。

二、终身制及家族继承。

为什么很多人向往国企,因为国企相对稳定,不会轻易下岗。皇帝是一个永远不会下岗的职位,但是一旦下岗就是死亡。这个职位还可以继承给儿子,职位不会缩水,也不会被别人剥夺继承的权力,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上面说过,皇家与国家是一体的,皇帝作为全国最高且最终的决策者,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只要皇帝不休息,那就有无数的工作等着他干,这比现在的996狠多了。皇帝之中的劳模清雍正帝全年几乎无休,基本就是997,而且一干就是13年,最终死在了工作岗位上。

唐玄宗上半生兢兢业业,使大唐中兴,形势一片大好,于是他不想再那么玩命的工作了,要好好放松一下。但国家的制度中就没有退休一说,只能进入半退休状态,任命一个“得力”的大臣,自己放飞自我。唐玄宗找的是李林甫,明熹宗找的是魏忠贤。唐玄宗这一退就退大发了,不但老伴没了(杨贵妃),退休金和养老院差点都赔进去。

皇帝其实是一个很悲催的职业

再说一下继承的问题,别说是皇家了,民间有点私财的老百姓还经常会在分家的时候打架,皇权不可分,皇室继承问题上就不仅仅是打架了,还有可能闹出人命。如汉戚夫人人彘案、唐李世民玄武门案、清康熙朝九子夺嫡案。最惨的是赵武灵王,作为胡服骑射的开创者,强赵的缔造者,因为立储问题被亲儿子圈禁,活活饿死。

皇帝其实是一个很悲催的职业

赵武灵王

三、荣华富贵和妻妾成群。

荣华富贵这个概念只适用于皇一代,而像李渊、赵匡胤这样皇一代在当上皇帝之前就已经很居高位,皇袍加身之后财富方面变化并不太大。从皇二代起,皇子本就出生于皇家,从小锦衣玉食,又怎么会觉得荣华富贵有什么吸引力呢。就是因为这样,晋惠帝才会说出“何不食肉糜”的话来。

妻妾成群是那时很多男姓百姓的想法,这一点上皇帝肯定是能达到的,再可怜的皇帝后宫也有那么三五个嫔妃。可是皇帝的妻妾成群可不是为了享乐,其中的政治色彩非常重,既然皇帝是一切权力的中心,那么所有与皇帝有关的事情也离不开权力的因素。

皇帝的婚姻第一任务是传宗接代,第二是笼络大臣,第三是安抚外邦。从这一点看皇帝和嫔妃真的分不清谁才是出卖色相的。在这种种的前提之下,皇帝真正关心的美色可能会做为附加考虑项,嫔妃漂不漂亮要看运气,在此背景之下才会有的皇帝明明后宫佳丽无数,还会贪图一些美色。皇后作为皇帝的唯一正妻,后宫最大的领导,皇后的选择必然以政治目的为优先,所以许多皇帝对皇后的感情非常寡淡。感情平淡子嗣就少,更有可能因为与皇后感情一般而看不上嫡长子,从而在日后立储的问题上,后宫互相侵轧,皇子之间内斗,大臣们则因皇子而成派系党争。妻妾越多,皇子就越多,后宫及储君问题就越乱,康熙有24个儿子,所以会有九子夺嫡之乱。

蜘蛛侠他叔曾经说过“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皇帝则是权力越大责任越大。作为权力的中心,皇帝同时也是责任的中心。臣子有错怪皇帝识人不明,过于偏爱某位妃子则被说成沉迷女色,有外戚坐大隐患。贵为皇帝,整个国家都为他所拥有,却只能在皇宫里转悠转悠。郊游太多(狩猎),会被大臣说误农时伤田地荒朝政。外出视察一下,要么就是怕皇帝被行刺,要么就是怕有人借机在首都作乱。大臣经常劝皇帝不出宫门的理由就是君不涉险地,可是当皇帝真“蒙尘”的时候,又会有大臣跳出来果断放弃那个失落在野外的皇帝,像宋失落于金的二帝,像明失落于瓦剌的英宗。

皇帝只是一个代号,并不特指某个人,就像是国家的CEO一样,这个人被绑票了立刻换新CEO,之前那个撕不撕票完全不关心。所以明英宗被瓦剌放回后复辟成功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当初提意换掉他的于谦干掉。皇帝只是一个座位的代名词,看看大臣们对皇帝的称谓,陛下,原来是因为皇帝为了防止行刺,宝座台阶下的侍官代为传话,后来就成为皇帝的代名词,但这背后又何尝不是昭示着大臣对那个宝座而不是人的尊重呢?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皇帝这个职位对于正常人来讲一点也不好玩,甚至可以说是悲催。长期加班无休,身边接触最多的是第三类人—阉人,名义上什么都可以干,却处处被大臣像“唐僧”一样念叨。很多皇帝都有些心理变态,在宫里玩一些没有人性的游戏,明朝中后期好几位皇帝直接罢工,常年不上朝,可见这个职位并不像百姓想像的那样招人喜欢。

所以,真正的幸福不需要如此的大富大贵,平安少灾、不愁温饱就可以了。

相关文章